呼吁增加投资新品种
日前,在第17届中国精算年会上,保险资管资深人士发出呼声,希望监管机构继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拓展投资领域,使保险资金在更广阔的投资范围内实现资产优化配置。
例如,通过开放C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债券借贷业务等可以增强流动性管理,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永续债等信用品种,新增黄金、国债期货等投资品种。
这也是业内共同的呼吁。
固定收益领域的保险资管人士称,自2014年以来, 市场上PPN等私募性质的债券发行规模不断增加,其跟非标风险程度类似,收益差别较小,同时具备更高的流动性,投资起来也更加便利。“只是险资目前还没有放开私募类债券的投资,如果放开,对非标的投资会有明显的替代。”
而配置黄金则可以达到多个效果。某券商分析师分析,首先,黄金与一般性金融资产相关性较低,可以分散资产组合风险。其次,黄金用于对冲尾部风险流动性好,且信用风险和对手风险较低,波动率较低。再次,黄金保值性好,可以对抗通胀、通缩以及本币贬值。
2012年下半年,保监会发布多项险资运用新政,险资投资范围大幅放开。目前,险资投资范围,包括境内流动性资产、境内固定收益类资产、境内权益类资产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
而这一轮放开也直接带动险资配置结构变化,另类资产因其更适合风格稳健、规模大、期限长的险资特点,逐渐在保险资管中占据重要位置。截至今年6月底,12.56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另类投资规模4.30万亿元,占比34.22%,已超越险资配置债券的规模(4.21万亿元)和比重(33.49%),成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类资产。而险资配置在银行存款的比例为18.79%,投向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比重为13.50%。
同时,受益于配置结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上行等因素,险资近年投资收益率不断上行。保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5年,各年度险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39%、5.04%、6.3%、7.56%。
适当放开QDII额度
同时,部分保险投资人士也提出,希望可以适当放开对境外投资的QDII额度限制。
随着人民币贬值,以及境外投资需求的增加,多家具备资质的公司开展了境外投资,在境外配置的资产,已经从最初的H股股票,扩展到了海外不动产和金融机构的股权。
根据央行、国家外汇局、保监会共同制定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机构境外投资有3个规模及比例要求,即,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实际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的投资付汇额度;投资单一主体的比例符合保监会的规定。
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折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约2%,距离境外投资比例上限15%仍有较大空间。但QDII额度问题日益突显。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30日,具有QDII投资额度的保险机构共41家,额度共计仅为311.53亿美元,额度今年以来未增加。
大型险企投资部人士表示,公司一直在申请QDII额度,但每次获批的额度都很少,增加额度并不容易。亦有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几乎用完了QDII投资额度。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钱出去,跟很多的自由资本是不一样的,保险公司的钱出去还必须要回来。”一位保险资管人士称,如果这一块能打开的话,确实是利好,因为境外确实有一些非常好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