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和民生相关的法规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随着《保险法》的颁布和修订,保险业内相关法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够完善。2011年,期待保险业在法规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
庹国柱以交强险为例,制度上可以优化的空间就很大。“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保障需求也会不同,而交强险采用全国统一的模式。是不是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讨一下这种单纯一刀切的模式是否适合。”
按照庹国柱的设想,交强险可以在制定一个框架的基础上,给各地区及各保险公司一定的灵活性,做到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又能适应国情,不浪费资源。“还有,交强险制度中的救助基金,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基金管理办法,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庹国柱补充说。
谈到他所关注的农业保险领域,庹国柱表示:“农业保险从开始试点以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了不同的模式,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政府、保险经营者和投保农户三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加以界定。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农业保险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这项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非常期待2011年能够出台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和巩固这项业务来之不易的成果。”
最大的挑战是提高公信力
说起2011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当即回答:“必须提高保险公信力。”
在郑伟看来,中国保险业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不足”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保险业在规模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同时也为"数量扩张型"的增长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保险业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保险业的行业形象、声誉和公信力严重不佳。许多保险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使出浑身解数,不计成本,不顾长远发展,恶性竞争,过度消耗保险资源。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那么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郑伟表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保险行业的公信力?郑伟认为,有两种做法。一是从问题入手,抓市场行为等领域的监管,比如规范电话营销和电话约访、规范银保业务、加强行政处罚力度等,然后再逐步推向深入;另一种做法是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解决根本性问题。“第一种做法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的,但其局限是最后容易留下一些"难啃的骨头"。第二种做法难度较大,但一旦奏效,许多市场行为的棘手问题将迎刃而解。而且改革到了一定时候,当第一种做法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时,第二种做法将是保险行业不得不采取的攻坚战略。”
郑伟补充说,当前,解决保险业“公信力不足”的问题,防范出现行业系统风险,采取局部监管的方式已经不够。“现在已经到了需要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时候了。只有保险公信力问题得到解决,保险行业形象提升,许多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才有望获得突破,比如巨灾保险的框架构建、养老和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公司重组 适者生存
近两年来,保险行业股权变化频频、市场重组不断。2011年这一势头是否会延续?庹国柱明确表示,2011年这个现象只会更加突出。“近两年保险公司特别是外资公司股权变动的消息比较多,但不必过分紧张,因为这是市场规律使然。据我观察,外资公司股权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不适合中国市场;与中资方经营理念有冲突,协调成本太高。在这个背景下,外资公司的收缩、调整、转变,可能会让他们更加适合中国市场。”
庹国柱补充说,保险业已经走上注重内含价值的轨道。“从当初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注重业务质量,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珍惜。目前市场主体还在不断增加,监管部门要为保险创造一个有利于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适时引入退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筛选出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把那些经营不力特别是想在保险业内投机一把的公司清除出去,让行业更加健康有序。从这个意义上说,重组兼并对保险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会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在服务民生中找准定位
2011年,《社会保险法》将正式实施。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中国政府对社保的投入一直在不断扩张,社保的覆盖面和保障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在这其中,商业保险怎样找到自己的机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朱铭来表示,对2011年保险业发展相当乐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均收入达到一定层次,对保险就会有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肯定是往上走的。关键是商业保险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朱铭来看来,商业保险最有利的“武器”就是专业的风险管理。“以‘新农合’为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合’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也在提高,这就意味着这块业务的风险也在提高。过去卫生系统对新农合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现在法律已经明确把这块业务划归给了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就可以更多地介入,除投保、理赔外,更重要的是发挥风险管理的优势,体现这块业务的价值。延伸开来,保险公司能够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业务还很多,如健康险、养老险、企业年金等等。”
朱铭来补充说,要想发挥好保障民生的职能,保险公司还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工夫,开发出真正有特色的、老百姓需要的产品。“目前,保险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设计上缺乏特色。以长期护理险为例,这个产品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国内也有很大需求,我国也有保险公司推出了此类产品。但据我观察,国内长期护理险更类似于年金产品,还是以期满给付为主,并不能真正体现长期护理险的保障特色。2011年,期待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工夫,勇于开拓创新,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保险产品。”朱铭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