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每年交保费前都特别郁闷,那份万能险就像一根刺儿,扎得难受又不能拔。还有不能退的保险?原来,这份保险是她老公的姐姐卖给她的,当时说的不错,给孩子的,“有病治病没病存钱”,等她买完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有病治病”就是有病了退保把钱拿出来或者保单贷款借出来。这两年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交一次钱亏一笔,但是还不能退保,退保会影响孩子姑姑的业绩,等于撕破脸,她婆婆那关也过不去。
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
买保险买成这样,真的是,太!太!太!不容易了!
买错的保险,还不如不买。
如果不想买错,在买保险前你最好知道这些事情。
1、不贪心有定力
很多人买保险,第一想法其实是“我万一不出事儿钱就白交了”。正是这种不想花钱的想法导致了很多人买了很贵的返还型保险,或者买了那种终身型保险。
别傻了,保险公司怎么会做慈善?你不出险就把钱退回来,别人出险理赔的它来兜底?不可能的。所有理赔的钱都是投保人来分摊,你拿回来的都是你当年自己交的钱,保险公司帮你保管并顺手收了笔佣金而已。
保险和普通商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无形的,复杂的,藏着很多细节让普通人难以对比。本来,保险销售人员是起了一个桥梁作用,帮客户了解保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在屁股(佣金)决定脑袋的情况下,很多人为了签单往往不择手段。有人忽悠、有人明骗,稍微有些道德的是你不问我就不说。所以更多的情况下,你需要在强劲推销下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坚持住自己的底线。
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
2、明白底线是什么
买保险的第一条底线,就是我买的是保险保障,不是理财。
病了有钱治、死了有钱留、残了有得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老病死残”中的后三件。这三种风险,保险是最佳解决方案,至于老有所养、孩子上学有钱交学费,这些可以靠保险解决,但保险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准备顺序,也要排在“病死残”之后。而且,再重申一句,这里说的“死”不是八九十岁走,而是在青壮年期人没了,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顶梁柱走了,家庭也就垮了。
买保险的第二条底线,是保额优先,在和保额做PK时,其他的都要让路。
最简单的,你一年交多少保费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如果出了点变故,比如暂时失业了,或者降薪了,这些保费会不会成为大负担。不用固守所谓的“双十法则”,拿家庭10%的收入去买保险,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千人一面。预算定好后,就根据预算来选择产品,如果预算高,您随意,保终身的、多次赔付的、身故赔保额的、带中症、轻症、二次赔的,都可以。但如果预算有限,就需要舍弃一些功能来保障自己的保额足够高,在出事儿时够用。
小编遇到过最后买了个10万保额多次赔付的终身重疾险的,理由是怕老了的大病没钱治,又怕得好几次,还怕得的不是大病没钱治,最后选择死了也能赔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0万块钱够治什么大病呢?如果是小编来说,宁可让她选一个单次重疾保障到60周岁,但是保额加几倍的。
我们其实最承受不起的是在不该得病的时候得病了,一个30多岁的癌症患者和一个80岁的癌症患者,哪个更令人唏嘘?
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
如果年轻身体还好,保险可以一步一步来,先买定期等经济条件更好再加保终身,也是一条循序渐进之路。
3、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很多人信奉一分钱一分货,认为贵的就一定是好的。
但这条法则,其实在很多行业都行不通。想想你了解的行业,有些产品贵出天际,但实际上性能并没有好多少,甚至还不如便宜货。
保险也一样。
小编认识不少精算师,根本不买自己家的保险,即便有员工优惠价都不买。这就很说明问题。
保险是报备制度,只要精算模型没有作假,其实监管对定价并没有限制。所以,不要相信那些贵就是好的鬼话了,好的产品靠自己说话,不用靠浮夸。
记住我们买的是保险,不是宣传造势。
4、看合同
心理准备做好后,接下来就是看合同时间了。
再难也要看。尤其是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部分,是你必须要了解的。如果是医疗险,续保部分也要着重看。
除此之外,合同里所有带特殊标记的,比如标黑、加粗、彩色、斜体,都要认真看。这些是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对客户进行提示的重要信息。
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这些事情都没做好,也敢去买保险?
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问销售人员,可以问官方客服,可以查资料,多方佐证。
为啥看合同这么重要,因为销售人员说的再天花乱坠,合同里没写都不作数。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只认合同,打官司的时候,法官也只看合同。
所以,再难,合同也要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