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责任:
(1)重疾赔偿:早期的重疾险都是单次赔付的,也就是赔1次合同就终止了。
后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重疾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了,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却再也无法购买保障了。
所以到了2010年左右,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应运而生,目前市场的主流新品都是重疾多次赔付的。
既然是多次赔付,就有两种情况:
重疾分组:就是将所有重疾病种分成几组,如分成A\B\C\D\E五组,每次只能赔付不同组别的,本次赔付了A组内的病种,下次只能赔付B\C\D\E组内的。
重疾不分组:所有病种,都有均等的赔付机会,如100种重疾,本次赔付A种病,下次可以赔99种病种中的任何一种。
怎么样?你觉得哪种更好呢?肯定是不分组的呀,对我们客户更有利,那相应的,不分组的保费也略贵一些。
(2)身故赔偿:市场上主流的重疾险都是包含身故责任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平安的平安福、国寿的康宁系列、泰康健康百分百、华夏的华夏福、常青树系列、天安的建康源系列等。
身故和重疾是共用保额的,也就是说这两个责任是冲突责任,只赔付1个,先发生哪个赔哪个,这种产品也叫做“提前给付型重疾”。
因为人固有一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保额最终会返还回来,因此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往往被称为“储蓄型重疾险”或者“返还型重疾险”。
而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由于保费便宜,被保险人有可能因“无疾而终”拿不到赔偿金,因此常被称为“消费型重疾险”。
(3)轻症赔偿:几乎已经成为了现在重疾险的标配,而且像原位癌、不典型心梗、冠状动脉搭介入(俗称支架手术)轻症的发病率也较高,通常会赔偿原保额的20%~45%,实用性较大。
并且后期还可以豁免保费,还是很有意义的,同样,轻症赔付也是分为两种情况:分组或者不分组。
(4)中症赔偿:中症的概念是2017年底提出的,是为了将重疾险的疾病状态做纵向的分级,避免客户罹患某些疾病之后造成“重症不重、轻症不轻”的尴尬状态。
通常以50%-60%的原保额为赔偿标准,目前产品不是太多,也就5-6种,多出自一些创新型保险公司,如天安、华夏、长生、同方等。
(5)豁免责任:豁免是保险的独特功能,就是说:一旦达到触发条件获得理赔,后续的保费就不用交了,但多重保障还依然有效。
目前主流产品基本都是轻症、中症、重症、身故豁免保费。
2、延伸责任:
(1)癌症、特定疾病额外赔付:会约定癌症、或者特定的一些疾病,额外赔付一定的比例的保额。如友邦的全佑,百年的康惠保旗舰版,分别有男女特定重疾额外赔付的条款。
(2)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额外多次赔付:会约定一定时间后,如3年或者5年后,再次发生癌症或者心梗、脑中风后遗症后,额外赔付1次至2次保额。个人感觉还有很有意义的。
(3)特定条件下保额提升:如天安健康源2019增强版,保单持有前10年保额提升20%;复星星满意,重疾赔付保额,逐次增加10%。
1、1年期重疾险:这类产品的代表包括:腾讯微保上的微医保·重疾险、众安的守护e生。
很多单位给员工购买的团体重疾多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产品的特点是:
(1)交一年保一年的消费型产品,保费随年龄增长逐年提升,这种保费模式也称为“自然费率”,年轻时保费非常便宜,但老年时保费会非常贵。
(2)通常没有保证续保条款,也就是在保障期中被保险人如果身体出现一定状况或者,保险公司是有权力在下一年不允许该被保险人续保的。即使身体没有发生变化,产品也存在停售的风险。
因此,短期的定期重疾产品,只适合在拥有长期重疾保障的基础上,作为短期的保障补充,使被保险人在年轻时能够拥有更高的保额。
2、定期重疾险:代表产品弘康的健康人生A/C、百年的康惠保系列、复星联合的康乐系列。
可以选择保至70岁,85岁,或保至终身,但因为这类重疾产品把身故赔偿责任进行了剔除,因此产品的价格会远远低于市场上包含身故赔偿责任的重疾险产品。
这类产品适合支付能力有限的年轻群体,或者没有传承需求的单身或者丁克家庭。
不过,主推这类产品的大多是一些新型保险公司,可能知名度不够高,另外,这类产品多以单次赔付为主流,且核保相对比较严格,非标体很难通过。
3、保终身的储蓄型产品: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类重疾险产品,如单次赔的平安福,泰康的乐安康,华夏的常青树2015,多次赔的同方的康健一生(多倍保),工银安盛的御享人生,天安的健康源系列。
这类产品通常是交费20年保障终身,传统公司的产品保费相对贵一点,新型中小公司的产品保费相对便宜一点。
由于代理人渠道主推的都是这类重疾产品,因此绝大多数消费者第一次接触重疾险,都是从这类产品开始的,也是市场上重疾险占比最高的一类。
4、两全型储蓄型重疾险:如光大永明吉瑞宝、在第三种类型基础上,增加了到一定年龄返还所交保费的责任,通常返还年龄越早,保费越贵。
既能保障,又能养老,看起来很美,但我真心不建议,还是那句话:保障归保障,理财归理财,不同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
要买,就买最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