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病人问:甲状腺结节到底是不是恶性的?需不需要取病理?要不要做手术?
之所以担心甲状腺结节,最大的关注点就在于这个结节究竟是不是恶性的,因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直接影响其处理方式,而对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也是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命周期的保证。
那么,究竟如何确定甲状腺结节是不是恶性的?是否致命?
1、甲状腺结节很常见
所谓甲状腺结节,其实就是甲状腺组织中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组织团块,其在人群中相当常见。
用超声调查未经筛选的人群发现,20%-76%的女性存在至少1个甲状腺结节。通过医生触诊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
一些尸检调查研究显示,37%-57%的患者存在甲状腺结节。
这表明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其实非常常见,但由于大多数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没有被发现。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会每年定期体检,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自己也有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结节的恶变率
尽管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但和身体的很多其他组织一样,甲状腺结节确有一定的概率是恶性的。
我国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中指出,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
在意大利,2327例因甲状腺结节就诊的患者接受了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评估,结果判定391例患者需要手术。其中28%的手术标本检出癌症,占所有结节的5%。
即便都是恶性的,可是不同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也不同。
就好比即便都是坏人,有十恶不赦臭名昭著的克拉滕伯格,同时也有小偷小摸的街头惯犯。
甲状腺癌同样如此,根据分化程度不同,甲状腺癌大致可以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
所谓分化程度,可以将他理解为细胞发育是否接近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正常组织,恶性程度越低,相对不那么“坏”;
反之,分化程度越低、越不像正常甲状腺组织,恶性程度越高,越“坏”。因此未分化癌就是穷凶极恶的那一类,死亡率接近100%,通常在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侵犯周围组织甚至有远处转移。
但值得庆幸的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预后一般都很好。手术治疗后,40岁以下乳头状癌患者的远期(25年)死亡率小于2%。
因此,甲状腺乳头状癌也被称作“幸福癌”或者“快乐癌”,是一种可以被完全根治的肿瘤。
然而,即便其恶性程度很低,对人体的危害相较于其他癌症低很多,可毕竟仍然是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仍然是获得根治、保证生命安全的首要前提。
3、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正如吸烟的人容易得肺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容易得胃癌一样,甲状腺癌也有他的易感人群,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甲状腺放射照射史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儿童甲状腺结节的恶变率是成人的2倍。
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是女性的2倍(8% vs 4%),60岁以上和30岁以下成人的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于30-60岁的患者。
接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的人,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发病率都更高。其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是20%-27%,其中30%-33%的结节为恶性。
小结:儿童、男性、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成人、头颈部放射史人群,其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会更高。
那么,发现甲状腺结节如何排除是否恶性呢?
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首先需要做两个检查: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并可促进甲状腺合成、释放甲状腺素的一种激素。它与甲状腺功能高低呈相反的关系:
甲状腺功能越高,FT4、T3(甲状腺激素)越高,则TSH越低;相反,甲状腺功能低,则TSH越高。
血清TSH是预测甲状腺癌的一个指标。
一项研究发现,血清TSH浓度为《0.4mU/L、0.4-0.9mU/L、1-1.7mU/L、1.8-5.5mU/L和》5.5mU/L时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分别为2.8%、3.7%、8.3%、12.3%和29.7%。随着TSH的升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8]
如果TSH降低,表明甲状腺可能存在高功能性结节,而高功能性结节极少为恶性。但如果结节大小超过1cm,伴有TSH降低,则需行甲状腺核素扫描,判断结节是否具有甲状腺摄取功能。
如果甲状腺核素扫描发现是有功能的结节,那么就需要根据FT4和T3的高低诊断为亚临床甲亢或甲亢,进行相应治疗。
而如果甲状腺核素扫描发现是无功能结节,那么需要继续评估其是否符合细针穿刺取病理的超声标准。
而如果TSH正常或升高,则需直接进行超声检查看是否符合细针穿刺(FNA)的标准,进行FNA操作取病理活检。
如果TSH正常或升高,超声发现直径》1cm、边界不规则、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边缘钙化等恶性肿瘤表现,那么就需要细针穿刺取病理了。
如果超声检查不符合穿刺取病理的标准呢?是不是就是良性的,不需要再管了呢?
并非如此,即便不符合穿刺取病理的标准,仍然需要密切监测,但监测的频率取决于超声特征的风险程度:
具有可疑特征的亚厘米级结节,每6-12个月监测一次
超声提示低至中度可疑的结节,每12-24个月监测一次
风险极低的结节每2-3年监测一次
如果此后随访,结节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变化,可以降低监测的频率。显著增大则可能仍需穿刺取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