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管越买 港险上演最后的疯狂

沃保整理
2016-12-16 16:07:12
100
各类管制措施相继出台,激发了媒体极大的关注热情,但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大量的香港保险销售人员以及香港保险公司从业人士,却依然保持乐观,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政府越是管制,媒体越是唱衰,人们越急于投保香港保险。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喊了很多次,但人们没有一次真正见到了狼,见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急于投保的人们。“他们已经错过了之前的政策宽松期,预计之后管制还将升级,所以反而想尽快投保。”一位香港保险公司从业人士如此概括投保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的心态。

有业内人士直言,很多人投保香港保险往往追求的是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建立需要方方面面条件的改善,短期内,香港保险依然有着内地保险产品难以取代的优势。

资本管制升级,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热情依旧

今年以来,针对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相关部门的资本管制不断升级,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每一项政策出台之后,人们总是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2016年2月,银联国际明确从2月4日起,银联卡每次交易限额最高5000美元,虽然规定了每次的交易限额,但由于并未对交易次数进行限制,人们通过多次刷卡依然可以实现投保高额香港保险的目的。

到10月底,银联国际再度升级资本管制,强调境内居民使用银联卡购买保险产品,只允许投保经常项目下的人身意外险和疾病险,但不允许投保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因为这属于资本项目下的交易,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

这一政策实施之后,通过银联卡购买香港寿险保单的情况确实呈断崖式下滑。据媒体报道,银联卡境外保险交易已由10月的80.6亿元人民币降至11月的0.3亿元人民币,下降幅度超99%,但这只是一个支付渠道的情况,并不能真正反映内地客户投保香港保险的实际情况。

“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肯定是更麻烦了一些,但也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开拓其他付款渠道的热情。现在人们为了投保香港保险,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位在内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专门负责香港保险有关事宜的人士如此表示。

据了解,对于大多数投保金额并不高的内地客户来说,严格执行银联国际的相关规定影响并不大。虽然不能刷银联卡,但是仍然可以刷“双标卡”,以及单标外币卡,所谓“双标卡”,即同时标有银联以及VISA,或者银联以及Master两种标识的银行卡。

对于少数高端客户,需要大量的资金,也仍然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只不过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例如,在国内某些银行存款,再到该行的香港分支机构进行贷款,一般也可以贷到七八成左右。

但坏消息接踵而至,近期,受到有关政策的影响,“双标卡”被宣布即将停止发放,而单标外币卡,VISA以及Master也即将采取和银联卡相同的资本管制措施,即不得用于在投保资本项目下的境外人寿保险以及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

即便如此,在一些香港保险从业人士看来,这仍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赴港投保客户的需求。他们只需要在香港开设一个银行账户,通过电汇的方式汇至该账户,就依然可以投保香港保险,更小额的投保,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现金支付。

数字也表明,他们的这种乐观并非毫无依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尽管在今年年初即开始升级资本管制,但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保费收入依然取得了惊人的成长:前三季度,内地访客投保香港保险的新单保费已经达到489亿港元,超越去年全年数据,在香港当地个人业务总新单保费中的占比也达到了37%,同比上升15.3个百分点。

香港本地管制同步升级

对于发达的香港保险业来说,由于竞争激烈,依靠当地居民的消费,其成长性已经有限,来自内地客户的保费收入已经成为其目前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但当地监管机构出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当地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出于竞争的需要,香港当地针对香港保险业的管制其实也在逐步升级之中。这成为了除内地有关政策之外,有可能影响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另一项重要因素。

出于防范风险的缘故,香港保险监理处正逐步完善对于消费者的保护机制。这其中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监理处将升格为保监局,而随着升格的完成,其对于市场的规管权力也将进一步升级。

此外,香港保险监理处专员梁志仁在内地参加公开活动时曾介绍,鉴于香港保险最受欢迎的分红险产品保证收益较低,而非保证收益较高,容易造成销售误导,导致消费者投诉较多的情况,香港保险监理处已经决定要实施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自 2017年1月1日开始,要求保险公司通过其网站公开它们的分红产品的非保证红利的实现率,还有万能险过往的派息率。以往,香港保险公司在销售分红险时,往往只提供一种演示收益,但是现在香港保险监理处也会要求保险公司同时演示投资情况较乐观及较悲观的推算。

受此政策影响,香港当地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其中,在内地客户当中知名度颇高的保诚就在11月中旬下调了其王牌产品“隽升”的预期收益率。

而这还只是香港当地对保险业管制升级的一个方面。‘慧保天下’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自2017年1月1日开始,用内地发行的银行卡交纳保费,无论是首期还是续期,客户均需要额外支付2.9%的行政费。手续费的提升,无疑将大大提升使用内地发行信用卡交费的消费者的负担。

但一位香港保险从业人士认为这些措施仍然“不足为惧”,他认为,就香港保险产品本身而言,某些产品依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是内地保险业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而就支付方式的进一步受限,他则认为“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构建消费者“安全感”仍需时日

随着近年来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热情高涨,香港保险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慧保天下’曾试图进行理性剖析,但发现香港保险问题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理性剖析所能解答的,这已经成为一道融合了政治、社会、宏观经济、法律、道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题。而围绕香港保险,保险从业人士也俨然已经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是,内地客户投保香港保险产品的热情依旧高涨,保费收入增速也依旧迅猛,一些香港保险从业人士也直呼看不懂这其中的“逻辑”:似乎是监管越限制,媒体越质疑,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热情就越高涨。

一位在香港地区某保险公司工作的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政策宽松期,预期以后政策会更加严格,所以反而想尽快投保”。

他承认这其中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也包含一些销售误导的因素,但他认为,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们缺乏“安全感”。“投保香港保险的主流人群其实是工薪白领阶层,而人们更注重的其实是安全、价格、收益以及流通性。”

在这位人士看来,这种对于安全感的诉求,不但融合了对于风险保障的需求,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还包含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预期,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对于国内保险公司的不信任等等诸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种更大规模的资金外流,据央行旗下《中国金融时报》报道,2016年以来截至9月8日,公安部门共破获有关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案件56起,初步统计涉案金额高达万亿元。

或许正如一位学者在一篇文章中所言,“当我们看到钱在流动时,其实,我们看到的不是钱,而是人心”。

而要解决“人心”的问题,显然也不是单纯的提升资本管制就可以解决的,抑制资本外流,既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好转,也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同时也离不开内地保险公司自身产品设计、客户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这注定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好消息是,除了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各种资本外流之外,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政府,都已经采取一些积极手段来改善这一情况。

一方面,内地的保险公司开始了向香港保险的奋起直追。据悉,新华保险经过保监会批准开发的“多倍保”系列产品,是国内目前所开发的产品中,与香港保险产品最为类似的一款产品,其一开始只在大广东(广东、深圳)地区销售,几个月时间,销售额即突破了60亿元。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虽然仍然复杂,但已经显示出一些向好的迹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跌跌不休,但贬值预期已经有所释放;最新公布的11月份有关数据,也显示各项关键经济数据已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是,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正式下发,明确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对于很多民营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虽然从一直文件下发到真正的落地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这样最高规格发文,政府意志已经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