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频频放招保险回归保障 2017年发展难预测

沃保整理
2016-11-11
100
在经历2015年的举牌潮后,今年保险公司“炒股”热情依旧不减,而随着险资举牌各项监管措施的出台,保险公司也试图通过定增等方式间接举牌。

2016年的保险业,强监管成为最明显的特征。在万能险为险企举牌输送炮弹的背景下,不少险企也面临高负债背后的偿付危机,保监会随之出台一系列对包括万能险在内的中短期人身险的限制。经历监管风暴之后,部分险企产品也出现回归保障的趋势。

险资“炒股”,曲线举牌

2015年,以“宝万之争”为代表的险资举牌事件频频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而在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炒股”仍是部分险企在2016年的重要投资选择。

万科的股权之争今年得以持续。在万科公布引入深地铁重组之后,宝能系的钜盛华、前海人寿在6月底公开表态称,重组预案将大幅摊薄现有股东权益和上市公司收益。而随着股东华润也跟进发表类似声明重申反对,并表示关注万科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万科股权之争再度引发热议。

而在今年下半年,一些险企继续上演举牌大戏。在通过增持第四次举牌天宸股份后,国华人寿10月10日发布公告称,在未来一年内拟通过二级市场适时增持该公司股份,增持股份数量不少于1000万股。11日晚间,天宸股份披露,股东国华人寿收到上交所问询函。次日,国华人寿回应上交所称,“截至目前无意通过增持获得天宸股份的实际控制权。”

也有险企因为减持受到警告。山东证监局10月9日发布的警示函表明,华夏人寿在今年3月份转让希努尔5500万股后,又于6月减持500万股,违反了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若干规定。

在举牌风波不断的背后,一些险企也开始尝试代价更小的方式,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完成“曲线举牌”。

保利地产6月底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泰康人寿、珠江人寿均加入其90亿元的定增计划。其中,泰康人寿通过控股子公司泰康资产以60亿元现金认购约7.33亿股,一跃成为保利地产第二大股东,合计持有保利地产7.35%的股份。

不过,今年以来股市持续波动,保险公司股市捞金得难度也随之加大。保监会近期披露的保险业发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保险公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合计1.83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4.25%,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实现收益492.89亿元,同比减少了1994.3亿元。

保险姓“保”,回归保障

险资“炒股”掀起不少波澜,质疑声下,监管层面也频频出台措施。继去年底出台要求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披露资金来源后,针对保险公司和关联股东同时持股的现象,保监会在今年8月份出台加强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股票投资监管的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指出,保险机构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20%以上新增的股份应当使用自有资金,同时,保险机构不得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

实际上,在2016年两会期间,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公开强调,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要明确保险姓‘保’。“股东要对保险责任和盈利期限有长期准备,不能捞一把就走,更不能把保险公司作为提款机”。

除了在投资端对险资作出约束,在举牌上市公司中充当先锋的万能险也成为监管的重点。保监会2016年初发布通知,要求保险公司自3月21日起停止销售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期人身保险产品,当时电商平台热卖的中短期高收益万能险就在此当中。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此类产品实际存续期限较短,从而可能给公司带来资产负债错配、现金流不足等风险。”

在此之后的9月份,保监会再次发文规定,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魏涛分析认为,该项措施一方面压低了负债成本,另一方面从监管层面控制了高定价利率万能险的规模。

随着监管的收紧,万能险的收益率也出现下滑。华宝证券的研报显示,8月份万能险平均收益率约为4.8%,环比下降0.85%。与此同时,在投资端和产品端的多重监管下,主要反映万能险、分红险保费收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增长开始减速。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和7月份的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625亿元、56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了28%和18%。而期间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400亿元与1300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22%。

香港保险内地“走俏”

在内地保险市场规模渐起的同时,一些投资者也将目光放至香港等地,赴港买保险在今年几度成为热门话题。香港保险业监管处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港元,同比增加116.55%。

梳理历年数据发现,近三年来内地客户对香港保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具体来看,2014年上半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101亿港元,占到同期新造保单保费的18.4%,而在2015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分别为139亿元、301亿元,在同期新造保单保费中的比例分别升至20.2%和36.9%。

近期准备和同学前往香港购买重疾险的林女士表示,其中的一项考虑是,香港保险与内地相比要更便宜。而她表示,出于资产保值等方面的考虑,同学中也有准备购买金额比较大的分红险等理财保险

不过,出于监管难等方面的原因,在国内走俏的香港保险今年多次引起监管层的注意。4月底,保监会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称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希望广大消费者谨慎投保。

【2017猜想】

猜想1

消费保险的“春天”

随着互联网公司对消费场景的发掘,相关风险背后的保险需求也在增加,“消费保险”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近日表示,尽管“消费保险”还是初生的概念,但规模、增速和发展空间都着实不小。根据蚂蚁金服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消费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速超过50%,高于保险行业“大盘”增速,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产险业务保费同比增长7.8%。

“与场景相结合的保险,这块的创新明年会更多”,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军认为,各家保险公司对网络开发的力度不断增加,而产品创新在网络一定是场景式的。“各行各业都会面临风险场景,保险公司和中介的网络公司会找到这些场景,然后根据风险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不过,大特保CEO周磊表示,消费保险等场景化保险满足了不同互联网环境中产生的新的保险需求,但碎片化、场景化保险需要思考是否涵盖了真正的风险需求。

猜想2

万能险回归保障功能

随着万能险各项监管的收紧,明年万能险的遭遇如何也备受投资者关心。北美精算学会精算师田耽表示,“万能险的市场还是在的,因为银行存款、理财的收益率在往下走,老百姓还是有理财需求,并不是禁掉了,需求就消失了”。

据了解,保监会已经将万能险的预定利率上限由3.5%降至3%。王国军表示,明年的预定利率大概会在此之下,预定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

田耽认为,多重监管下,明年短期的万能险会得到一定的抑制,但结算利率不一定会减少很多。“中小保险公司的短期万能险,通常有比较高的结算利率才能吸引保户投钱。虽然面对利率下行,一些险企可能依然会铤而走险,许诺比较高的结算利率。”

王国军表示,“万能险明年会回归到灵活性、保障型产品的功能当中,投资性能会降低。

猜想3

香港保险的限制会加大

对于银联国际近日声明银联卡不能购买境外投资型保险,田耽表示,该措施的影响不会太大,“并不是只有银联卡才能买香港保险,在香港银行开一个银行账户,可以合法合理购买,唯一的劣势是会占用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

“消费者肯定还是想买,但是不像那么方便,原来用银联卡可以绕开限制。”田耽认为,监管并不是禁绝买香港保险,而是把购买保险的部分资产流出纳入外汇监管体系之中。“从长期的监管方向来看,明年香港保险作为一个可能的资本流出的途径,国家还是会持续的加大监管的压力,限制银联卡可能还是第一步。”

王国军也表示,消费者购买香港保险的热情会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

【投资建议】

1 理财可考虑长期年金保险

对于具体的理财保险产品决策,北美精算学会精算师田耽建议,消费者先搞清楚需求是什么。“如果纯风险保障的需求,可以关注一些纯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不会归还保费,但每一分钱都覆盖风险。”而如果抱着理财的想法,可以关注民营保险公司的一些高利率万能险等高现金价值产品,这些产品的性价比不错。

“因为监管新规,未来没有保障属性的产品会受到压制,下面比较流行的会是兼有一部分风险保障功能,同时也有长期储蓄或理财功能的产品,比如一些长期的年金保险。”田耽补充说。

大特保CEO周磊表示,保险姓“保”将得到更多的认同,保险用户更多的关注真实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密切相关的重疾险、中端医疗险会得到进一步关注。

2 购买香港保险注意高风险

对于购买香港保险的热潮,田耽认为消费者需要有多重考虑。“一个是能不能买得到,现在要用掉自己的外汇兑换额度”,田耽表示,香港法律体系跟大陆不同,而且香港的保险公司不受保监会监管,消费者面临理赔纠纷和高成本方面的风险。

而据了解,香港保险公司和内地保险公司在投资者保护上有所不同。“香港保险不存在不可抗辩条款,大陆消费者前两年退保的,保险公司可以少退保,但是香港保险公司可以一分钱不给。”田耽称,这是由于监管的要求不同,比如在大陆投保满三年,即使消费者在投保时有隐瞒,保险公司也不能拒赔,而香港保险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