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下滑
在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中,中国人寿披露:“经本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16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5年同期减少约60%。”至于原因,其称,主要是受投资收益下降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
其实,这些因素的影响早已有所体现。
半年报曾显示,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67%。而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净利润增速则超过了71%。从投资细项收益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亏损10.44亿元,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为220.9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8.1%。至于原因,两者均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除了投资本身,保险赔付支出和责任准备金计提压力增加也在影响上半年的利润水平。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赔付支出增加了55.2%,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增加58.1%;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增加31.7%;意外险业务赔付支出增加42.0%。不过对于第三季度保险赔付支出和责任准备金计提情况,业绩预告并未披露。
尽管依然是“寿险老大”,但中国人寿近些年的市场份额在不断降低。比如,2011年末还在33%以上,而到了今年二季度末,却只有20.6%。以原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人寿是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由于三季报尚未披露,但从今年半年报看,平安人寿的市场份额在11.5%。
银保空间
根据最新公告来看,中国人寿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 3763 亿元。早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便已赚得保费人民币 2842.42亿元。
目前,中国人寿极为倚重个险渠道。以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个险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而银保渠道收入占比为30.7%,团险渠道收入占比为4.7%,大病保险业务、电销等其他渠道占比约为3.8%。
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个险渠道总保费达人民币 1777.04亿元,同比增长32.8%。
中国人寿称,这是得益于销售队伍扩量提质,以及借力新的技术手段搭建客户开拓及经营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达129 万人,较2015年底增长 32%。而在职员工总数约为9.7万人。
银保渠道是中国人寿第二大收入渠道。不过伴随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外界对其银保业务的未来也抱有极大期待。今年7月,保监会官网对外公开了《关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据批复来看,保监会同意中国人寿以受让方式增持广发银行股份至43.686%,中国人寿由此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之后的8月底,“国寿系”人马开始接管广发银行。
广发银行称,在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后,一方面,将发挥自身在保险业务、资管业务等领域优势,帮助广发银行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广发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从而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与保险在资产负债业务结构方面天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银行与保险综合经营有利于分散风险、平滑业绩、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按照广发银行的说法,保险资金与银行资金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满足股权、债权等多方面需求。而保险与银行也可共同为客户提供财产保险、员工福利、财务顾问、支付清算、账户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在前述批复中,也要求中国人寿应当依法履行股东职责,按照既定发展规划,稳步推进银保业务协同。
投资压力
投资收益率下降不仅对保险公司退保形成较大压力,而且也极大影响险企利润。
具体到中国人寿,受利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16年上半年公司总投资收益为人民币508.41亿元,同比下降49.1%。
据了解,除了要求深耕实挖承保业务,广拓利源,强化成本管控,推进公司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此前还表示要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管理,加大市场化委托力度,努力提高资金运用收益水平等。
一位上市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在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背景下,债券收益率逐渐走低且信用违约频发,险资配置银行存款及债券比例不断减少。而同时,股票市场没有明显好转,险资逐渐转向另类投资中的海外投资和基建投资,优质资产荒背景下险资配置逐渐困难。
“由于险资体量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保险公司只能适应而不能改变投资环境。”前述研究员认为,投资环境好坏是作用于所有保险公司的行业性力量,险企之间的差异被掩盖,这与近几年多家险企依靠万能险同时崛起的现象相符。如果投资环境发生趋势性改变,则意味着保险真正的分化已经开始。相比较而言,基于保障产品定位的险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主动创造价值的优势得以放大。
多位业内人士则表示,在优质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可能更加重视权益市场配置,比如部分保险公司可能继续举牌 A股蓝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