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举行的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低利率将对人身保险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和重大的挑战。人身保险业对低利率要充分认识、系统谋划、及早应对。
人身险遭遇五大挑战
度过寿险业历史上收成最好的2015年之后,寿险业迎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
2016年上半年,寿险龙头扛不住利率下行,收益倒头向下。二季报显示,中国人寿利润下滑67%,太保人寿下滑45%,新华保险利润下滑50%。刚刚在香港发布半年报的中国太平,利润也出现四成下滑。
投资收益下降和准备金折现率变动导致了利润下滑,二者都和利率下行密切相关。寿险公司在计算准备金时,采用的是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作为折现率。随着利率的不断下降,寿险公司的负债水平上升明显。今年上半年,仅平安人寿一家因为保险准备金的变更,就减少了92亿税前利润。
利率下行传导到投资端,一方面是增量资金找不到高收益资产,不得不在资产荒中放大风险偏好;另一方面导致了保险业务繁荣、存量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带来的短期“错觉”。这也是保险业为何2015年能取得史上最好业绩的原因之一。
上周末,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深圳前海峰会上,对前来参会的全国寿险公司一把手表示,低利率将对人身保险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和重大的挑战,人身保险业正面临五方面冲击:一是对过于依赖利差的定价机制产生冲击;二是对资产驱动负债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三是对放大资本杠杆的扩张路径产生冲击;四是对激进投资的应用方式产生冲击;五是对传统思维定式的风险管理体系产生冲击。
寿险公司决心调结构
转型调结构,这句话在寿险业喊了很多年,但是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需要坚定的决心。
“事关生死存亡,不转也得转。即便业绩下滑,人员流动,也不能动摇。”一位寿险公司高管说。
面临利率下滑的困境,中国人寿提出“有效供给、精准供给和复合供给”,从三个方面推进公司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是负债利率环境下的根本出路。”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日前在深圳表示。
中国保险市场近年大力发展理财业务,但公众的保险保障需求一直未得到满足。中国人寿下决心深耕保险保障这块市场。具体而言,包括重构产品战略地图,大力发展健康险、年金、意外险以及传统寿险;重视发展税优健康险、护理保险,适度发展万能险、投连险。
新华保险作为一家纯寿险公司,为了应对低收益时期的到来,也调整了经营策略,具体包括建立续期业务拉动整体业务的增长模式,降低负债端成本,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力度,减少利差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认为,寿险业虽然面临利率下行的挑战,但是“新国十条”仍是最大的红利,如能把税优政策落实到位,寿险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机会,眼前的挑战并不可怕。
万峰也表示,降低趸交、理财型业务占比,是行业未来几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保险公司业务的增长容易让人自我陶醉,但是增长并不意味着健康经营。以合理的价格做大才是成为强者的真正秘诀。”法国安盛保险公司前高管Philoppe Maso的观点正在国内得到更多人认同。
摆脱利差依赖任重道远
日前,中国保险业协会在对16家主流寿险公司调研后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寿险业复杂利率环境的挑战与应对》的课题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寿险业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对利差收益高度依赖,相当一部分公司利差收益对整体利润的贡献度超过100%。
一位总部在北京的中型寿险公司高管表示,中小公司在起步的时候,如果不依赖于利差,要实现盈利是非常困难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保险公司靠利差生存是行业发展的共同轨迹和客观规律。
这位高管同时表示,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事情。如果寿险公司现在还是沿用过去的经营方式,在接下来5年、8年乃至10年的低利率环境中,日子将非常艰难。
国际经验显示,寿险公司的倒闭潮往往出现在利率下行阶段。目前,各公司都已将利率风险上升到最高战略层面,当成事关生存的大事。
上述课题报告在行业调研后总结出应对之策,包括大力发展价值更高的保障型业务、降低负债成本、适度发展理财型保险等策略,不少公司还提出将寿险与健康险、养老险关联的复合型发展之路。
利率困局下,寿险业内人士还呼吁,加快完善税优型健康险、税延型养老险的配套措施落地;而政府和监管机构在政策上的扶持,可以为行业提供巨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