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计划”朋友圈刷屏 专家提醒谨防“李鬼”网站

沃保整理
2016-07-20 10:57:22
100
“最近朋友圈不少朋友邀请我参加什么互助计划,有抗癌计划、意外事故身故互助计划,交9块钱,每次互助事件均摊最高不超过3元,会员不幸患癌最高可获30万元保障。”张小姐表示,“看完真是蒙圈了,真有这种好事吗?这种互助计划是不是骗人的?”

遍地开花的“互助计划”

张小姐所说的“互助计划”,是某平台推出的一款产品,用户注册为会员,同时在个人账户中充值不少于9元。一旦有会员患癌便发起“互助”,由每个会员分摊保障金,每人分摊的金额最高不超过3元,参与互助的会员随之拥有最高30万元保额的患癌保障资格。

张小姐对此表示很怀疑:“互助计划这么牛,要保险公司干嘛?而且会员的钱谁在管,有没有风控?万一卷走会员费跑路了怎么办?”

不过网友“wish001”表示,“有会员不幸生癌症啥的,会从我们帐户里扣钱,会给我们发微信说明有哪些会员得病了,一次大概几块钱,我参加有一年多了吧,目前扣了不到80块,资助了109个家了。我就当作善事了。”

网友“苗妈”态度比较中立,表示“当做善事可以,但不要当保障。”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类保险”的平台,“××互助”“××联盟”比比皆是,用户不少,且都是针对草根大众。互助计划的原理很简单:一个互助计划群体内,某位会员风险发生时,每个人帮助一把,参与人数越多,均摊到每个人的互助金额越少。

打“相互保险”的擦边球

这些平台推出的“低投入、高回报”的风险保障服务合规吗?对此,保险专家认为,这些平台都是在打“相互保险”的擦边球。

据了解,相互保险是国外比较通行的一个概念,在中国尚属新兴市场。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份额的27%。但目前,国内仅三家相互保险机构拿到牌照。

所谓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相互保险组织没有股本,以负债性质的基金作为资金来源,保户同时是公司的所有人,享有董事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盈余分红权。”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但他指出,“互助计划”与相互保险经营原理不同,且其经营主体并不具备相互保险经营资质,“有些平台将产品包装成相互保险在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销售,采用低门槛、先收费、无服务的形式,可能诱发诈骗行为,由于传播速度较快,收费金额较小,容易给广大保险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平台收完会费之后形成的‘资金池’,其安全性、赔付的可靠性都需要时间检验。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看准平台资质,谨防李鬼网站”

保监会此前曾明确表态,“近期一些互联网平台相继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互助计划,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保险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正常权益,保监会将加大对这些平台的监测和甄别力度,对于打着互助计划的名义而实际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