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近年来共有6家保险公司未得到保监会批筹许可,拟设立公司发展模式定位不明确和发起公司出资能力不足是两大主要原因。
去年以来,各行业资本纷纷涌入保险业,传统电信巨头、地产巨头、BAT纷纷抢滩,随着各路资本不断进入保险业,监管对保险参与发起公司的资质审核越来越严格,保监会拒批数量有逐年增加之势。
各路资本申请保险牌照的队伍在保监会门前排起长龙之时,经统计发现,要快速拿下牌照要有技巧,虽然不少上市公司公告欲发起保险公司,但根据保监会批筹情况,传统产寿险公司牌照通过批筹概率并不高,而新概念、新模式公司更受监管青睐。
据统计,去年以来共有24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全国性传统产寿险公司只有2家,占到批筹数量的8.3%,而相互保险、互联网保险公司等新型公司分别有3家。
全国性传统产寿险牌照难得
6月22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3家获批筹的相互保险公司名单揭晓。其中,信美相互人寿保险社为蚂蚁金服等9家企业发起,主要针对发起会员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由长安责任保险发起设立,主要针对建筑领域的特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众惠财产相互保险总社由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和李静等2名拟任高管发起,主要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证保险等特定业务。
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30家组织正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保监会发改部主任何肖锋对外表示,这3家公司提交资料比较早,在选择方向上也比较精准,主要针对商业保险无法涵盖的领域。
事实上,在全行业蜂拥保险业的当下,保险牌照并不易得,而传统产寿险牌照则更加难得监管审批。
据保监会发布信息统计,去年至今共有24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15年全年保监会发放牌照13张;2016年,截至目前已有11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但只有建信财险、中华联合人寿为全国性传统产寿险公司。
在所有获批筹公司中财险公司数量最多,共11家,其中互联网保险公司3家、相互保险公司2家、自保公司1家,其他传统财险公司中除了建信财险之外其他4家均带有地方字头。
另外,寿险公司4家,其中1家为相互保险公司,传统寿险公司中,除中华联合人寿以外也均带有地方字头。
除此之外,资产管理公司3家、再保险公司2家、科技公司1家、信用保证保险公司1家、航运保险公司1家、养老险公司1家。
由此可见,全国性传统产寿险公司获批几率并不高,而新模式保险公司、地方性保险公司数量比较多。
年初,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已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申请保险牌照。这个数量与目前已有保险公司的总量相当,而从最近几年监管牌照审批情况来看,对新兴领域保险牌照发放较多,但传统保险公司量并不大。并且从排队批筹总量及当前市场饱和度来看,被拒批的数量将越来越大,没有明确的定位与模式,没有足够的资本储备,低成本获取牌照即排队等批筹的方式将很难走通,这势必造成现有牌照的紧俏,控股权转换或将更加频繁。
监管把关趋于严格
6月21日,保监会发布公告称,欣安人寿因相关主业不突出,没有论证形成差异化经营理念和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主要发起人财务状况均无法覆盖本次出资额;主要发起人上海临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等问题,经保监会研究,决定不予许可其筹建。
这并非保监会第一次将想进入保险业的公司拒之门外,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监管不予批筹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共有6家保险公司未得到保监会批筹许可。
其中,今年以来已有2家未得到批筹许可,分别为6月21日公布的欣安人寿、 2月公布的科畅财险;2015年共2家,为天伦人寿、国开财险;2013年1家为金色人寿;2012年1家为大爱人寿。从这几家公司情况来看,保监会不允准其筹建的主要原因多为拟设立公司发展模式定位不明确、发起公司出资能力不足两方面。
保监会表示,在牌照审批上坚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二是服务国家战略;三是关注空白区域;四是支持专业创新。在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问题上,保监会将坚持“保险核心要姓保”,体现保险业“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宗旨,在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投资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业。
其中,“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一是企业要有良好财务报表,主要股东3年连续盈利;二是要有持续出资能力;三是股东社会信誉要好;四是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对社会资本而言,这也是介入保险业务的重要“入行门槛”。
随着各路资本不断涌入保险行业,产寿险原本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后起者不断超越,近年除了互联网保险公司,又有互助保险等新兴主体涌现,而且保险业竞争格局正从以往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不断融入传统行业色彩,使保险经营理念更多元、技术革新速度也不断加快,未来保险业战场将变成传统保险公司与各行业龙头管理、资本、技术上全方位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