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险资金历来的宠儿,周期股、防御股今年孰胜一筹?斩获牛股最多的保险机构中,是熟面孔多还是新生代逆袭?为何在连续多个季度里,同一家保险机构在同一家上市公司中进进出出?资金巨无霸背后的投资故事值得一探。
弃“防御”爱“周期”
保险机构在今年一季度明显加大了对房地产、建筑材料、电气设备、化工、机械设备、汽车、采掘、有色金属等周期股的配置力度。
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相比,保险行业在今年一季度的投资业绩并不理想,持股市值一路缩水。尽管如此,保险资金在一季度却表现出逢低吸筹的坚定态度。
数据显示,从保险资金持股数量变动排名来看,除交通运输、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个别行业被保险资金减持之外,其余20多个行业在今年一季度均被险资纳入增持范畴。
银行在保险资金心目中的“老大哥”地位依旧难撼,是险资一季度持股数量最多的行业,但若论增持股数规模,非银金融行业逆袭位列榜首。今年一季度,保险资金新进买入锦龙股份、国海证券,增持中航资本、太平洋、中国平安、长江证券、中国太保、华铁科技等。不过,保险机构在对券商股的态度上并不一致,国泰君安、东北证券、中信证券等在一季度被险资减持。
银证保的地位虽然抢眼,但整体上看,周期股在保险资金的一季度配置中集体逆袭。与往季所不同的是,保险机构在今年一季度明显加大了对房地产、建筑材料、电气设备、化工、机械设备、汽车、采掘、有色金属等周期股的配置力度。与此同时,传媒与休闲服务这两大板块也挤入了被保险机构大幅增持的前列。
相反,一直被保险机构青睐有加的防御板块,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大消费行业,整体遭保险资金减持。其实从之前曝光的保险机构一季度调研图谱中,便可窥险资投资策略及风险偏好改变的信号。
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股市大幅波动,但保险机构配置于股市的力度并未缩减。而从弃“防御”爱“周期”的偏好变化来看,保险机构目前紧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周期性板块中有实质去产能兼国企改革规划的上市公司。
中小险企屡擒牛股
大险企更多是基于价值的趋势投资,这些个股未必会在短时间内爆发;而一些中小险企则相对看重相对收益,押注个股,博取短期收益。
自去年底保监会发文规范保险机构披露举牌信息以来,保险资金的举牌势头有所减弱,但依旧有一些牛股被保险机构所擒获,业界好奇这些险企究竟是何方神圣。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资金持有的重仓股中,股价涨幅较大的前五只个股分别是中银绒业、广博股份、博瑞传播、易事特、雅克科技,涨幅分别达到77.16%、74.2%、48.8%、38.35%、27.64%。
若将参考标的股范围拉长至涨幅前三十的个股,持有这些牛股的保险机构有新华人寿、中华联合财险、太平人寿、中国人寿、天安财险、工银安盛人寿、永诚财险、泰康人寿、百年人寿、天平车险等。
除其中几家上市险企之外,中小险企屡擒牛股现象凸显。业内人士表示,这与不同规模保险机构的投资诉求有一定联系,大险企通常更多是基于价值的趋势投资,擅长自上而下的宏观择时及行业选择,看重低估值、高分红的个股,这些个股未必会在短时间内爆发;而一些中小险企尤其是激进型险企,则相对看重相对收益,押注个股、博取短期收益。
险资也爱波段操作
大部分主流保险机构的内部观点认为,就全年行情走势的预判来看,与前两年做趋势投资所不同的是,2016年是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行情,更宜采取波段操作的策略。
虽然保险资金作为长线投资,“买入并持有”是其最主要的操作方式,但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这一惯例正被逐步打破,波段操作也成为保险资金当下的一大投资战术。
一方面,考虑到上市公司营收和盈利情况能否持续仍须进一步观察,因此目前不少保险机构在战术上选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逢高减持涨幅较大的个股,积极挖掘滞涨的优质股。
采取这一战术的背后原因,则在于主流保险机构对目前市场环境的研判。大部分主流保险机构的内部观点认为,虽然近期全球宏观大环境有企稳改善的迹象,但就全年行情走势的预判来看,与前两年做趋势投资所不同的是,2016年是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行情,更宜采取波段操作的策略。
从近期来看,保险资金今年的重任是先守住绝对利润,即投资收益要能够覆盖负债端的资金成本,因此预计把握住一些大的波段操作机会,将会成为大部分保险机构投资经理的战术。
另一方面,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不少保险机构在同一家上市公司中频繁地进进出出,波段操作迹象明显。这主要与在“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下,保险机构投资战术的运用与调整相关。
“偿二代”规则中,对股票具有逆周期调整的机制,股票浮盈需要计提更多的最低资本,若此时保险机构把浮盈股票卖出再买入,则该股票没有了浮盈,也不需再多提最低资本。因此,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对浮盈股票进行积极管理,以节约最低资本。
不难预见,今年“偿二代”落地实施后,在未来的上市股票投资案例中,保险机构在一家上市公司出现多次“卖出再买入”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