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旗下的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金服对旗下社区金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升级,综合金融超市目前只是做了少量城市的试点和探索,不存在关闭的问题。
最近两年来,不少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布局社区金融。不过,据德勤的报告显示,国内新建的社区银行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国内客户行为模式和需求正在改变。
调查:门店还照开但业务减少
目前广州有4家平安金融生活超市,分别位于白云区(1家)、番禺区(1家)和荔湾区(2家)。其中,番禺区的门店新近开业,仍在试运营中。
昨天,在平安金融生活超市荔湾路店看到,该门店仍正常开门迎客。对于关门停业的传闻,门店工作人员予以肯定,“20日左右的时候我们就收到通知,这几天很多业务都停掉了,现在只剩贷款业务还在做。”对于何时会正式停业,该工作人员表示还在等上级的正式通知,目前未收到确切时间及安排。
从店面规模看,荔湾路店面积约25平方米,配有V T M机(远程视频柜员机)、CRS机(存取款一体机)等自主服务设备,店里有4名工作人员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房租每月在1万-2万元左右。
昨天,位于白云区翰云路的平安金融生活超市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门店目前还可以正常办理车险、贷款等各种业务,但也接到上面通知,将于5月20日关闭金融生活超市的门店。
对于门店关闭后工作人员的去向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营业的平安金融生活超市关闭后将会由平安银行的社区支行接手,两名工作人员继续留在社区支行工作,其余两人已确定好去平安普惠”。
而在上海,作为试点重镇,目前尚处于开业状态的共有33家金融超市,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关闭。“本来信用卡、存取款、开卡、贷款、理财等各项业务都是可以做的,但现在由于接到通知要关闭,因此很多业务都不做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罗秀路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昨天表示。
他称,这项决定是这个月才通知的,员工也觉得比较突然。在现场看到,到门店咨询的多为中老年人,虽谈不上热闹但人数并不少。工作人员介绍,门店提供的所有产品均为平安集团的线上产品,多数均可自行操作,仅有“平安财富宝”应用中的一款名为“员工鑫”的产品,需要在门店员工的帮助下完成购买流程。
分析:关店原因是不盈利吗?
据悉,平安金融生活超市由平安金服运营,是平安网上金融超市的线下门店。目前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济南、沈阳等6座城市有门店,但数量并不多。平安金融生活超市主要以客户咨询及服务为主,集合了寿险网点、车险网点、银行网点及贷款网点四大类服务。
平安金服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金融超市目前只是做了少量城市的试点和探索,不存在关闭的问题,而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加快发展,并将这个模式融入到各家专业公司的网点,以利于更快地覆盖所有客户。
至于关闭社区金融超市的原因,平安集团表示,主要是为给所有线上及线下平安客户提供统一标准的专业服务,平安金服将对旗下社区金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升级。
对于金融超市的停业缘由,基层工作人员有自己的看法。广州荔湾区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种社区金融的店面虽然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务,但运营起来成本也比较大,像我们这个店一个月铺租就要1.3万-1.5万元左右,再加上水电还有人工费用。我们店去年9月正式营业,到现在为止,过得去的日子还是不多的。”
“金融生活超市开张才8个月左右,关闭门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盈利”,另一家广州门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主要工作是提供中间的产品咨询业务,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均来自平安集团的银行、保险等业务条线,本身并没有产品。”
而上海某门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则称,不管在上海的任何门店,平安金融生活超市的租金都要高于周边商户,“盈利还是有的,但相对于租金和人工成本来说,肯定是不划算的”。
但前述平安集团内部人士则不认同。在他看来,金融生活超市门店的主要功能是以向客户展示金融服务为主,并非为了盈利。“如果一个客户在门店现场并没有购买产品,回去过了几天才下单,这算门店的创收吗?”该人士称,平安的营收规模等都是按照渠道计算的,门店尽管属于线下但实际展示的产品仍属线上产品。
平安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平安金融生活超市门店结束营业后,相应职能由对应专业公司线下门店承接,所有已购买的产品及服务持续有效。“我们会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合并。”该人士称,在人员安置上,金融超市的总部人员拟在平安金服内部消化,机构工作人员转移至平安旗下专业公司的销售队伍。
迷雾:是否战略调整,说法不一
据了解,平安金融生活超市是继平安普惠SM E事业部(中小企事业部)、平安好车之后,平安集团层面第三次出手“砍掉”的业务线。
在谈到对于平安金服的影响时,前述平安集团内部人士认为,平安金服的主体由原有的单一呼叫中心职能逐步成为金融运营服务外包商,业务范围主要涉及金融行业各领域的后援运营服务,而金融生活超市对平安金服并不能构成主要的创收。
一名区域的平安普惠管理层表示,首先是金融生活超市在功能上与社区银行有所重叠,其次,金融生活超市这种线下门店成本太高,盈利能力又比较弱,所以关闭金融生活超市门店也是集团对战略层面失误作出的正常调整。
平安金融生活超市一开始的设想是把平安线上的所有产品都综合在生活超市这个平台上来卖,但后来效果并不明显。
上述管理层人士表示,一方面是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均来自平安集团的银行、保险等业务条线,本身并没有产品,所以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另一方面是平安现在的思路是逐渐互联网化,为客户提供的大多是标准化产品,利用互联网渠道销售可以节约很多成本。此外,线下门店的牌照申请也是一大问题。
不过,另有平安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认为“这是集团战略层面的失误”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这并不涉及到战略层面的调整。此前我们规划金融超市的目的是想做成智能化、垂直化的展示门店,打通线上、线下,构建一个新的O 2O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入口。”该人士称,目前集团的战略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由于现有的寿险、产险等专业业务网点已具备了相应的高科技化、智能化展示功能,不再需要单独展示的门店。“这样的展示门店帮助集团完成了客户迁徙和交叉销售,这是集团一直以来的战略,从未调整。”
此前,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披露,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影响下,个险、银保产品受到冲击,但平安集团将采取错位经营的方式应对。而去年,平安集团超过500万客户是跨产品系列的迁徙。
“平安的综合金融,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主要是推动金融超市和客户迁徙。金融超市其实就是交叉销售,交叉销售业务对新业务贡献非常重要。去年员工福利保障计划这项业务,40%来自交叉销售;信用卡新发卡的40%来自交叉销售;信托业务33%来自交叉销售;财产险17%来自交叉销售。去年,超过500万客户是跨产品系列的迁徙,即500万人从财险到寿险、或者保险到信用卡等这样的客户迁徙。”李源祥表示。
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曾表示,客户迁徙的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安的线下金融业务客户向互联网用户迁徙,这种迁徙和转化的效率更高;另一种是通过平安旗下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最终迁徙为平安的金融业务客户。
最近两年来,不少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布局社区金融。不过,据德勤的报告显示,国内新建的社区银行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国内客户行为模式和需求正在改变,客户的偏好从“面对面的柜面交易”向更为便捷的电子渠道转移,客户对银行网点的依赖越来越少。
昨天,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互联网发展给传统的物理网点带来了很大冲击,给金融服务的渠道也带了很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金融网点服务的需求。现在来看,用户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互联网不出门就可以办理很多业务。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银行业研究员许文兵也称,社区金融的可替代性比较高,竞争优势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