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单质押规模暴涨的背后可以说是各种力量推动的结果。经济进入新常态使得保险资金的配置压力越来越大,占据固定收益大头的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对险资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也就是说,未来从银行流出存量保费将越来越快,而这部分保费将很大程度上以保单质押的形式形成另外一种信贷资产,这种形式不可逆转。”对此,复旦大学保险系副主任陈冬梅受访时指出。
被忽视的融资工具
据了解,尽管与7万亿寿险总资产相比,目前行业2300亿的质押保单占比仅为3%多一点,但是从四家上市险企质押保单增速来看,未来保单质押融资极有可能会成为继银行信贷之外第二大融资渠道。
查阅平安、国寿、太保、新华的2015年年报发现,中国平安去年保单质押净增142.06亿元,增幅为37.05%;国寿增长113.05亿元,增幅为15.35%;中国太保增长73.57亿元,增幅60.04%;新华保险增长59.76亿元,增幅40.1%。
“宏观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在上市险企年报中保单质押的规模却逆势暴增?这里面反映了两个事实,一是市场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但银行无法满足;其二利率下行,保险公司也有盘活存量保费的压力,既然银行信贷无法满足市场融资需求,那么就用保单质押提供资金。经过二次转化后,保险机构可以获得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受访时指出。
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也表示,过去多年,市场上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双方对于保单质押功能一直不重视。前者由于市场利率处在高位并不希望持有人利用保单贷款,获得廉价贷款资金;而后者则根本不了解自身持有的保单还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贷款,然而随着存贷利率不断下行,无论是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都希望借助这一曾被忽视的融资工具各自获益。
即使在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中,也能看出,给保单持有人提供质押贷款,能获得不菲的收益。粗略计算,2015年四大险企的贷款利息收入合计380.96亿元,同比增长28.69%。
险企的冲动
如此丰厚的现金收益,让各家保险公司都开始鼓励甚至刺激保单持有人利用保单质押而非退保获得现金。
据了解,中国太保在其年报中就称客户可在其微信服务号中在线办理保单质押贷款,亦可在太保社区便利店办理;新华保险于2014年初对贷款本金10万元及以上的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开通专属绿色通道,通过技术升级、简化流程等方式提升贷款时效;中国人寿则将保户质押贷款金额上限提升至保单现金价值的100%,而在2014年,其规定保户的质押贷款金额不超过投保人保单现金价值的80%。
更为超前的做法也开始出现。在今年3月31日,中国太平旗下寿险公司太平人寿与华泰证券资管联合发行了“太平人寿保单质押贷款债权支持1号专项计划”。据了解,其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期限6个月,优先级预期收益3.8%,是我国首个保单质押贷款ABS(资产证券化)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险企之外,连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开始盯上了保单质押贷款这一块几乎无风险的信贷“香饽饽”。就在4月8日,上海豆芽金服首发了规模为2亿的“豆赢成长一号”在线实时质押贷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据了解,这款产品是其联合广东南粤银行及利安人寿通过APP平台为具有融资需求的保单持有人提供快速的资金支持。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单质押贷款的利率要高于银行存款,又有保单做抵押,属于一项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对于客户来说,从保险公司获得的保单抵押贷款利率同样低于银行贷款和P2P平台;而对于参与这项业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说,它则以更快的速度为潜在需求者提供资金,作为保险公司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中间商,更可以分得一杯羹。
连监管层也开始肯定保单质押贷款的积极意义。此前保监会称,对于在财务上短期需要资金周转的投保人,与退保相比,保单质押贷款对投保人更加有利,既可以有助于解决投保人短期财务问题,又可以继续维持保险合同的效力,按合同约定得到保险保障。此外,寿险公司对于办理保单贷款的投保人收取利息,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保单现金价值正常的保值增值。
可以想象,目前在超7万亿的寿险业总资产中,参与保单质押贷款的金额占比不到3%,假如规模达到10%甚至20%,那么一幅数万亿的保单质押贷款资金在市场上流转的画面,将是惊心动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