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台(套)综合险试点一年效果超预期
“首台(套)政策的效果超出预期,试点一年的保费有3.9亿,80%的财政补贴最后补了3亿多,成功拉动了150亿重大技术装备合同的签订。”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处长张荣瀚表示,重大技术装备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由于它的重要性决定了首台(套)不是普通市场保险。重大技术装备具有5年以上的研制周期,推出过程困难以及面对用户的特殊性要求首台(套)要有市场业绩。
据了解,首台(套)是继农业保险之后,中央财政采取保费补贴方式支持的第二大类保险险种,是中央财政首次对工业领域实行保费补贴。
根据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表明,符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条件的投保企业,中央财政按实际投保费率的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补贴时间按保险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
据悉,当前有9家保险公司,包含国内前5的财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共同承担保险风险。共保体保险公司即可以联合承保,也可以根据承保能力单独承保。
对此,平安财险特殊保险部宋学良表示:“就保险公司而言,首台(套)风险是按照每个设备进行投保,存在的风险差异大,这种情况下往国外安排再保比较困难。从宏观政策来讲,保险公司有个逆选择,对于好的风险可以分到国外,而一些差的风险只能是共保。”
摸索中寻求进一步发展
首台(套)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企业而言,由于首台(套)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政府给予补贴80%,另外20%仍然需要投保企业支付。张荣瀚直言,“作为一个企业支付20%的保费也是占利润的,支持企业去投保的一个原因就是质保金的存在。大多数重大技术装备要同时付给用户质保金,质保金的比例针对不同产品是不一样的,并且质保期限长短也不一样。”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由于首台(套)刚实行一年,对于费率的确定基本是根据产品来确定,处于探索阶段。只不过从商业定价角度,产品责任是一种传统风险,可以作为商业定价来出保费。
“在首台(套)实施初期,由于间接损失导致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对首台(套)愿意承保。其次,由于项目涉及三部委及共保体,企业查找政策不便,导致企业也不愿投保。首台(套)保险统一服务平台的不完善导致信息碎片化、投保与承保企业沟通不畅、历史数据缺乏等原因阻碍首台(套)的进一步试点。” 保监会发改部处长高大宏表示,针对首台(套)风险高的特点,保险公司结合以前风险管理工作,决定哪些产品进行投保。同时,引进保险经纪公司,共同做好风险管理。
对于质保与产品责任风险,宋学良认为,可将风险细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由于是首台首套,包含的技术一定是尖端的,而从这个角度讲,保险公司做的很少。针对非技术风险合同及法律风险,保险公司在前期会做很多工作。
另外,张荣瀚还表示:“现在工业企业在慢慢接受首台(套),这也是促使企业愿意将钱投到保险的一个原因。”
首台(套)发展市场前景可观
2015年2月,保监会公布了《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以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首台(套)《目录》内包括14个领域360多项装备产品,初步测算目录内单台(套)装备总值约800多亿元,这只是高端装备的一小部分,2014年全国装备总量价值22万多亿元,高端装备约占10%,有2万多亿元。
据悉,由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产险、大地财险、平安产险等9家保险公司已组成共保体,并开始共同承保运作。当前已有21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和6家试点共保体的保险公司实现了首次对接。
此外,保监会明确要求由北京保险研究院承担项目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工作,进一步支持保研院与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为项目建立集政策汇总发布体系、数据搜集分析体系、投保交易体系和服务监督体系于一体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统一服务信息化平台,为项目推进实施提供基于数据的、便捷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张荣瀚透露,将要在《目录》中纳入广义的首台(套)产品,并且在目录更新方面加快频率,扩大产业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