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和丁香园双双开诊所:保险模式将面临控费难点

沃保整理
2015-11-03 14:34:17
100
一篇名为《论春雨医生的倒掉》的文章在医疗界人士的手机刷屏,在行业引发轩然大波。

面对春雨医生建立线下诊所的质疑,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撂下狠话:“今年年底如果开不到300家,你们怎么骂张锐都OK。”截至11月2日,记者从春雨医生处获悉,与春雨医生签约挂牌成立春雨诊所的医院已达200家。

无独有偶。10月底,杭州滨盛路一栋小洋房上悄悄挂出紫色的招牌:丁香医生。这是继在福州的线下诊所后,丁香园开的第二家诊所。

因其自带“互联网”属性,移动医疗一度被看的是对传统医疗领域的颠覆,而今,两大移动医疗平台纷纷从线上转入线下,布局实体诊所。业界有人认为这是移动医疗在中国发展的“必然”,也有人认为这又走回了传统医疗模式,前景不明。

移动医疗真正的兴起不过是近两年的事。从在线问诊、挂号服务,到O2O的线上问诊线下诊疗,移动医疗的发展轨迹是对盈利模式探索的体现。从业者如今发现,只有和传统医疗相互嫁接,“互联网+医疗”才能为移动医疗平台获得实在的业绩。

双双回到线下

800 平米的诊所,有 12 间诊室,每间诊室里都有专业的检查仪器,旁边都摆着一张沙发,为了方便家属了解病患情况。儿童诊室里特色鲜明,装饰着各种鲜艳的色彩和小动物玩偶。这就是刚刚在杭州开业的丁香园诊所。据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介绍,丁香医生诊所定位在中端全科诊所,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病诊疗服务,同时建立诊疗前的咨询服务和诊疗后的慢病管理。

相对于丁香医生诊所的旗帜鲜明,春雨诊所则要低调许多。记者是在广州一家民营医院里见到挂着春雨牌子的独立诊室,春雨诊所高级总监杨靖说:“做全科还是某一科,春雨诊所会和合作医院商量,争取双方优势互补,并且春雨诊所有独立处方权。”

不同于丁香园实打实自建诊所、购买设备、招聘医生的重资产道路,春雨医生采取了另一条道路—轻资产模式:到已有的实体诊所挂牌。对此,春雨CEO张锐阐释:“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我们用更轻易、更轻灵的方法走线下之路。”这种方式的确更快,截至发稿日,春雨医生签约挂牌的医院已有200家,其中在运营的诊所已有154家。杨靖告诉记者:“200家合作的医院是从600家医院里筛选出来的,春雨医生进驻医院使用各项设备资源是免费的,并且为了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还要向春雨缴纳2万元的保证金。”

此外,春雨医生与丁香园在医生的选择上一致,都是具有三甲医院主治医师资格的医生。不同于春雨选择多点执业资质的医生前来坐诊,丁香园选择自聘医生,目前杭州的丁香医生诊所已招募到15名全职医生和30名全职护士。

面对面问诊不能被网络取代

回顾春雨医生与丁香园的发展历程,从线上回归线下的原因不同,但殊途同归。

2011年春雨医生起家于远程问诊,涉及健康咨询、家庭医生、预约挂号、健康资讯等功能。先后获得三轮融资的春雨医生在2014年宣布,于全国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为用户提供O2O全流程医疗服务。

2014年,腾讯宣布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丁香园, 随后丁香园宣布计划在杭州开设全科诊所。从2000年的丁香论坛起步,到2006年李天天为了维持论坛成立公司,再到2014年计划开诊所,丁香园从“医生社区”走向患者端。与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不同,拥有大量医生群体的丁香园起初并不做线上医疗服务。

李天天对记者表示,医患间的线上问诊不具有可持续性,面对面的问诊不能被网络取代,用互联网思维去线下办实体性的医疗机构,这才是丁香园真正想做的事。”

李天天还表示自建主要是要保证诊所的口碑和质量。“丁香园的自建并不是所有环节都要自己做,丁香医生只聚集在患者照护这个环节,药房外包给上海医药集团,处方对上药开放,上药完成药品供应、咨询和配送。另外,诊所不会配备更多的检测设备,检测外包给迪安、金域。”

对于移动医疗回归线下,深圳市卫计委委员、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曹钟熊博士表示,“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导致‘互联网+’一定要回归到‘+互联网’,因为线上的咨询问诊解决不了医疗的痛点,不仅仅是春雨医生和丁香园要落地,布局线下诊所一定是其他医疗平台最终回归的大趋势。”

赚取治疗和保险费用差价

无论春雨医生还是丁香园,布局线下诊所,能否盈利、如何盈利成了关注的焦点。

同样不约而同的,他们都尝试以商业保险作为支付方来串联诊所、患者甚至医院和药店。春雨近期将会宣布跟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合作,丁香园也在和国内几家中端商业保险公司谈合作。

当前,移动医疗面向保险机构收费的基础是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减少赔付。由于其能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监测和指导,能显著降低赔偿支出。此外,基于积累的大量用户疾病数据,保险机构能通过数据挖掘实现精准化定价,提高盈利能力。丁香医生诊所负责人杨泽方透露,目前和商业保险公司的讨论中,有整体打包、单病种付费、会员制等。

而在回应《论春雨医生的倒掉》一文时,张锐也说:“在未来,所有移动医疗公司都会成为与保险相关的公司。规模大点的公司成为保险公司,规模小一点的成为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公司。”

春雨成立5年,早期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甚至没有大额盈利。第一阶段的轻问诊以烧钱手段迅速收获了8600万的用户,后来春雨又尝试做“空中医院”,让医生在春雨平台开店,售卖自己的服务,但这种电商做法依然不尽如人意。

面对外界质疑春雨开设诊所是为了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杨靖回应说:“我们不靠开诊所赚钱,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保险。”春雨诊所和私人医生,正属于春雨保险业务的模型。用户在春雨诊所进行的检查或者治疗,其实就是用户购买并享用的保险产品。例如春雨推出的1680元/年的黄金会员服务,购买后会员可以无限次地预约线上的咨询以及线下的门诊。

“我们通过大数据对医生行为和患者病情的双向健康监控,就能把就医费用控制在可预期范围内,赚取治疗费用和保险费用之间的差价才是盈利所在。”杨靖说道。

“患者在丁香医生诊所的总体花费会控制在大型公立医院的1/3或1/4。”丁香园方面透露道。

控费成难点

保险的核心是控费。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患者都选择去公立医院看病,在线医疗公司则普遍面临公立医疗资源、医疗保险不开放的问题。在医保无法对接的情况下,无论自建诊所的丁香园还是轻资产办医的春雨医生,都企图以控费吸引商业保险,降低自身运营风险。

不过,春雨没有回应运营了几个月的春雨诊所盈利数据,李天天回应记者时称,线下诊所的成本大约1000万元,盈利在15%-20%之间。

然而,以控费为核心的保险模式雏形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曹钟熊认为,在公立医院不改变粗放的医保控费模式下,单个的几家医疗平台和保险公司去实现控费并不现实。曹进一步解释说:“尽管移动医疗平台有几千万用户,但在中国13亿人口面前仍是小数据,再考虑转化到线下的量,微乎其微。”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春雨的转化量为30%。

目前在中国,商业医疗保险份额仍小。有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比例为1.07%,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美国更达33%。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8个月,中国健康险保费累计为1113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2%,在总保费中占比不到7%。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