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强国梦”亟须培育全社会的保险制度文化

沃保整理
2014-11-19 10:01:00
100
项俊波强调,培育全社会的保险制度文化,就是要让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支持保险业,努力建构一种“保险型社会”和“保险国家”。培育全社会的保险行为文化,就是要不断提高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使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参加保险、消费保险成为全社会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行动。培育全社会的保险精神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彰显保险行业的优秀品格,让保险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和信赖。

  导读:项俊波强调,培育全社会的保险制度文化,就是要让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支持保险业,努力建构一种“保险型社会”和“保险国家”。培育全社会的保险行为文化,就是要不断提高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使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使参加保险、消费保险成为全社会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行动。培育全社会的保险精神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彰显保险行业的优秀品格,让保险赢得全社会的认可和信赖。

  走在“保险强国梦”之路上的中国保险业正日益感受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日前在第四届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上强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正在经历着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而培育全社会的保险文化是实现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跨越的迫切需要。”

  内外兼修提升行业软实力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保险将会经历加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将出现重大转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将大幅提升,保险业也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居民在医疗健康、养老、休闲娱乐以及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等各方面的需求呈现飞速发展趋势,保险业在其中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谈及培育全社会保险文化的意义和作用,项俊波说,文化建设反映的是行业软实力,而推进保险文化建设,既要塑造行业自身的文化,也要培育全社会的保险文化,努力打造有利于运用保险工具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让全社会在面对保险服务时真正想得起、买得到、用得好,从而使保险业紧紧抓住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升级的机遇,持续增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保险强国。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宏大视野,对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进行了战略性部署。在项俊波看来,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保险行业的重要使命,通过培育全社会的保险文化,一方面能够在保险业内部打造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创新发展的行业行为规范,进一步深化保险改革,不断提高保险服务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则能够增进全社会对保险的了解程度,形成使用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工具的文化自觉,促进保险功能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做大规模方能服务经济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总结提炼出“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以及“为民监管、依法公正、科学审慎、务实高效”的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而且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并且通过报刊、微博、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形象宣传。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社会公众日益重视保险的同时,保险业也对“培育什么样的全社会保险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项俊波看来,具有时代精神和保险特色的全社会保险文化至少应当涵盖“四个方面”,即做大保险、做强保险、做优保险的物质文化,关注保险、支持保险、运用保险的制度文化,人人保险、物物保险、事事保险的行为文化,以及认可保险、尊重保险、信赖保险的精神文化。

  “发达国家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经合组织国家中保险和养老金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达到20%。反观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2013年保费收入278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位,仅占全球保险市场的6%,而且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占金融业资产的比重不到5%。规模太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项俊波强调,只有以一定的规模作支撑,保险业的功能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建设保险强国才能具备较好的基础,因此我国保险业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力争202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1万亿元。

  持之以恒提升社会满意度

  “当然,培育全社会的保险文化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对于该如何培育全社会保险文化的问题,项俊波说,首先应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大力推进国民保险教育工作,把保险教育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培养社会公众科学的保险消费观念和消费技能。不仅如此,保险业还应适应国民信息消费习惯的转变,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善用善管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进一步提高公众保险宣传的精准度。

  对于如何提升保险服务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保险业社会满意度的话题,项俊波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提供出真正优质的保险产品、高效的保险服务,让群众放心、政府满意,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对保险业的文化认同,才能形成自觉运用保险的文化氛围。监管部门要集中治理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存在的不规范、不诚信行为,不断改进保险服务质量。保险行业协会应研究建立健全反映保险公司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服务信息公开化,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保险服务质量的监督作用。保险公司要加大信息化和透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各类风险数据库,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

  项俊波同时强调,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各级领导班子要形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各部门协调配合、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对文化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在人、财、物方面提供保障。行业协会和各保险机构要建立完善包括规划部署、组织领导、任务落实、督查考核等内容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行业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重要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关键在于,要强化制度执行,使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动员和整合保险行业资源,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借助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全社会保险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