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四川保监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数据,期内寿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426.7亿元,同比增长26.36%,增幅较今年前5月的34%大幅收窄。成都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四川43家寿险公司中,1~6月仅7家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光大永明降幅高达79.13%,此外降幅较大的还有华夏人寿和太保寿险,同比降幅分别为34.57%和14.96%。
而从6月的单月数据来看,今年6月寿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约42.42亿元,同比下滑8.5亿元,降幅为16.77%;6月单月同比下滑的保险公司达到了15家,在43家纳入统计的寿险公司中,占比约35%。其中,中邮人寿四川分公司今年6月份单月的原保费约为2437万元,与2013年6月单月的同比数据相比,大幅下滑81.42%,是单月原保费收入下滑最明显的寿险公司。此外,建信人寿和人保寿险的6月单月数据也并不好看,同比原保费收入分别减少了3427万元和2.7亿元,降幅分别为72.76%和56.54%。
行业概况
全省寿险公司原保费增26.36%
四川保监局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26.7亿元,同比增长26.36%。与此同时,来自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671.3亿元,同比增长22.89%,由此可见,四川寿险公司的平均增速快于全国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省43家人身保险公司中有7家险企保费出现同比下滑。在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四川分公司以91.01亿元的原保费收入继续领跑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榜单第一位,而太平洋人寿保险四川分公司则以22.97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第八位,虽为前十,但也是上市寿险公司中保费唯一下滑的,相比去年27亿元的原保费收入业绩,今年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减少了4亿多元,下滑幅度达14.96%。
此外,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寿险和新华保险分别以42.4亿元、41.9亿元、41.3亿元、38.9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第二至第五,同比增幅分别为117.84%、16.97%、35.45%和41.81%。
异动明显
6月超3成险企保费同比下滑
虽然上半年全省总保费增长逾两成,但就6月单月来看,一些公司保费出现较大波动,在43家人身保险公司中,同比下滑的保险公司达到了15家,占比超过1/3。
6家上市寿险公司中,有4家公司6月出现下滑,其中中国人寿6月份单月的原保费收入为11.85亿元,同比下滑31.16%;人保寿险单月原保费收入2.09亿元,同比减少2.7亿元,降幅为56.54%;新华保险和太保寿险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5.14%、48.07%,6月单月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74亿元和2.68亿元。
不过,多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保费实现爆发式增长,例如英大人寿、建信人寿、中新大东方、中融人寿、国华人寿、人保健康和泰康养老这7家公司均实现了超100%的同比增幅,增幅最大的英大人寿增长1683.22%。
原因解析
个别企业波动或与新会计准则有关
从1~6月的数据来看,建信人寿的增长势头尤其引人注目。根据四川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建信人寿今年上半年的原保费收入为11.72亿元,同比增加了10.08亿元,涨幅高达612.69%。在纳入统计的43家寿险公司中,该公司上半年的市场排名位列第十名。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根据保监会给出的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原保险保费收入”包括传统险及通过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险及万能险的保费收入部分。而建信人寿因为主打万能险、分红险等产品,因此其保费收入陡增的原因不排除期间分红险及万能险的贡献较大。
根据6月单月的数据统计,在原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增幅最快的是生命人寿,该公司6月单月原保费收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了1.17亿元,涨幅为115.88%;此外,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人寿的单月原保费收入也实现同比上涨,涨幅分别为14.97%、11.92%和10.42%。(详见表二)
趋势判断
银行系险企保费收入分化
从6月单月来看,银行系险企保费收入分化显著:建信人寿虽然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明显,但6月单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大降,为1283.29万元,同比减少3427.16万元,降幅高达72.76%。此外,中邮人寿,同比下降81.42%;光大永明降幅为50.45%;农银人寿降幅为30.7%。
成都商报记者查看了保监会数据后发现,今年前两月寿险公司普遍开门红之后,银行系险企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今年前两月,中邮人寿在全国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幅分别达591%和99%,但3月则同比下降65.83%,4月、5月分别同比下滑95.72%和93.38%。上半年,中邮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87亿元,同比增幅仅为0.47%。3月份开始保费增长由正转负的还有农银人寿,此外,一季度保费增长强劲的建信人寿从4月份起结束高增长,并在二季度陷入低迷。
对于上述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来自银保渠道的原因。除同样受到银保新规正式实施影响外,一些险企此前通过大量销售一些短期、高回报的产品来拉升规模,这难以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