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业内人士表示,“险企通过提高资本金规模来提升扩大承保能力,提升偿付能力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平安产险有点猛。”
平安产险增资20亿背后,是产险业“三巨头”的追逐游戏。
据了解,目前国内产险行业保费收入一直处于“三家独大”的局面。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太平洋保险,保费规模分别为2230.05亿元、1153.65亿元和816.13亿元。而排名第四的中国人寿在财险保费上仅为318.49亿元。
近期,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产险获中国保监会核准,注册资本增加20亿元,增资后资本金规模达到190亿元,一举跃居国内同业首位。
但行业资本金规模第一,显然不能满足平安产险的胃口。
平安产险表示:此次增资主要是考虑到近年来业务快速增长,确保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满足《保险法》关于承保能力的要求,同时使偿付能力持续保持在充足II类标准150%以上的水平。
6次增资壮大资本金,靠渠道发力
缩小与中国人保的保费收入差距,甩开追赶者太平洋保险,平安产险更希望在保费收入上有所突破。
以保费收入计,平安产险是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公开数据显示,平安产险2013年总保费收入增长16.8%至1153.65亿元,市场份额为17.8%,居行业第二位。
“险企通过提高资本金规模来提升扩大承保能力,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平安产险有点猛。”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这已经是平安产险近8年来的第6次增资。2006年,平安产险增资16亿,资产规模达到30亿;2008年增资10亿;2009年增资20亿;2010年增资60亿;2011年增资50亿;2014年增资20亿。
2009年到2010年,平安产险保费收入由384.83亿飙升至621.16亿,同比增幅达到61.41%,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达15.4%。而2009年12月与2010年8月平安产险也经历了的两次增资,其中,2010年年中增资60亿元,是平安产险历次增资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经历了这两次增资,平安产险资本金规模也飙升到120亿元。通过两次增资,2010年底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79.6%,高于监管要求水平。
同样是2010年,平安车险加大了在销售渠道上的投入,实现车险在线支付。据统计,平安产险2010年通过电话渠道完成保费收入125.98亿元,连续4年同比增长超过100%,电销市场份额达到八成以上。当年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和电销保险的低成本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17日,平安产险的保费规模首度突破1000亿元,总体增长速度位居国内产险行业前列。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渠道的发展是平安产险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2年,平安产险超过51%的保费来自于新渠道和交叉销售,并且拉动了平安产险整体保费的增长。截至2012年6月末,平安产险来自交叉销售和电话销售的保费收入增长31.7%,渠道贡献占比提升至41.9%。
据悉,目前平安产险的渠道销售主要包括直销、电销、网销以及交叉销售,其中仅平安电销渠道所创造的保费占车险保费的比例就超过了30%。2013年,平安产险实现手机微信投保,再度在电销车险领域发力。
而车险占据产险保费收入的七成以上。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87%,比2012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据2013年中国平安年报显示,2013年平安产险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00.91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7.9%。关于平安保险是否会借助这次增资,再次在销售渠道上发力,平安产险内部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涉及到公司未来发展策略,不便透露。
此外,2013年,平安产险在网销上加大投入力度。平安好车于2013年3月在上海注册,是隶属平安好车于平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这家线上公司主要配合线下门店,向客户提供二手车资讯、车辆检测、车辆帮卖和车险、车贷等金融服务。
本次增资扩张,平安产险在业务拓展上将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一向关注渠道销售的平安产险,会在哪些渠道上加大投入也值得关注。
提升偿付能力是关键
根据平安产险向理财周报记者提供的增资资料显示,2013年底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67.1%,属于较高类别的偿付水平。
记者调查发现,自2009年开始,平安产险的偿付能力上下波动的幅度比较大。2009年,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跌至143.6%。2010年受大规模增资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179.6%,2011年下跌至166%,2012年再度攀升至185.6%,2013年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7.1%,较2012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根据保监会此前发布的数据,2013年,国内偿付能力达标公司资产占比和市场份额占比均保持在99.7%以上,且绝大多数公司处于偿付能力充足II类水平,所以平安产险167.1%的充足率在业内并不显眼。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偿付能力低于150%的公司,有可能会被划分为“被关注”的公司,平安产险显然不想在这件事上“被关注”。
“平安产险的偿付能力总体良好,达到国家II类水平,但2013年充足率同比有一个下滑,如果它要规划大规模的业务,就需要在充足率上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
实际上,平安产险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十分频繁。除了股东注资和自身利益留存来补充实际资本,由于次级债可以计作资本金,发行次级债也成为平安产险扩充资本实力,提高偿付能力的重要途径。据悉,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在香港表示,“中国平安没有再融资压力,但产险业务方面可能进一步发行次级债券以补充偿付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5月,平安产险发行20亿10年期(5+5)次级债券,2010年5月再发25亿,2012年12月再次募集10年期债务30亿元。
平安产险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平安产险的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987.86亿提升至1153.65亿元,同比增幅为16.8%,而作为平安产险的主要竞争对手太平洋保险,2013年的保费收入为816.13亿元,同比增幅高于平安产险,达到17.3%。此外,2013年平安产险的市场占有率也小幅下滑至17.8%。
此外,2013年,平安产险的费用率与赔付率均有所提高,最终导致综合成本率上升2个百分点,达到97.3%。平安产险在年报中称“中国产险行业市场经营秩序总体良好,但竞争日趋激烈,行业盈利能力面临下行压力”。
“这次增资以后,平安产险的偿付能力会有一个提升,可以开展的保险项目也更多,保费收入是衡量险企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保费收入增长不代表盈利能力增长。重点还要看它如何控制综合成本率,保持承保盈利。”上述行业分析师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