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隔4年,中国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遭受巨额损失一事再起波澜。中国平安昨日宣布,在历经数年交涉无果后,该公司已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提交了仲裁请求书,指控比利时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对富通资产处置不当,因此向比政府索赔。不过,对于平安维权能否获得成功,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难度很大。而随着保险资金十三条投资新政的陆续出台,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再度引来关注。对此,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坦言,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风控很重要。
从2007年起,中国平安先后向比利时富通集团投资约238亿元,获得近5%的股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富通集团被比政府国有化,并以低价出售。中国平安因此损失达228亿元。此后,中国平安先后通过多种渠道谋求挽回损失,但始终无果。这一投资失败的案例,亦对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法律界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越来越多,需要利用成熟的争议解决条款,并将其纳入双边投资条约中。
238亿投资富通遭金融海啸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18.1亿欧元收购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的富通集团4.18%的股权,此后增持至5%,前后投资大约238亿元人民币。
然而,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2008年10月,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政府决定把面临危机的富通控股集团进行拆分。比利时政府以换股的形式,将富通集团在比利时的银行业务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期间富通股价一度跌逾96%,中国平安损失惨重。
据中国平安2008年年报显示,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约有人民币238亿元,持股比例约5%,由于遭受巨额损失,中国平安对此次投资做出了227.9亿元的巨额计提减值。
针对昨日被曝出正寻求国际仲裁一事,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证实确有其事。该发言人称,“此前,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与比利时政府磋商关于富通投资损失的补偿事宜,但遗憾的是至今未有结果。中国平安认为,2008年比利时政府对富通的处置失当,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该发言人表示,“由于目前正在相关的程序中,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
不过,对于中国平安就富通损失补偿,申请国际仲裁一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乐观。某险企的余先生表示,中国平安投资富通一事,都已经过去多年了,能不能成功很难说。他觉得,这种事情关键要看当时的合同是怎么规定的。
深圳某险企资管部总经理认为,目前来看,难度比较大。按照当初的情况,如果能够证明当初比利时剥离核心资产有主观故意,也不是没有希望,但要达到中国平安的要求,可能还是比较困难。
保险资金重现“出海”迹象
在国内保险业,中国平安此次出海,被认为是国内保险业第一次大额资金的海外投资案例,直至今日,仍没有一家保险机构在海外有如此大手笔的投资。
对此,某险企的建先生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保险资金到海外股权投资是需要资质的,而很多保险公司没有这方面资质,所以很少有保险公司去做这种投资。据悉,在当时中国平安海外投资失利后,保险业对外投资步伐一度暂缓。
不过,在去年11月份,保监会批准安邦财险在香港设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这是保监会在2009年批准中国太保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两年之后,再次允许保险公司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而保险公司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被认为是保险资金出海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目前内地保险业在香港成立了的资产管理公司有六家,即: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华泰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太保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及安邦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而在今年6月份,保监会召集保险公司投资部门负责人以及分管投资的相关高管,在大连讨论了保险资金投资的一些政策。这就是在会后被广泛提及的保险资金“十三条”投资新政。而这“十三条”新政中,就有一条是关于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方面的政策。
余先生透露,目前保险资金的部分投资新政已陆续出台了,对于其后的新政,他估计很快会出台。
对于保险资金海外投资,余先生认为,以前人民币汇率处于上升阶段时,那是没法投的。假如海外投资收益是7%,而人民币汇率上涨了3%,那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去做海外投资的必要了。假如汇率相对比较稳定,保险资金可能会考虑海外投资。
推荐阅读:
保监会推大病医保产品 赔付有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