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而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这使得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体的保险资金运用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保险资金可投资品种的期限往往短于负债久期。这种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的结构,如遇加息抑或降息导致的利率环境变化,均对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产品销售造成影响。
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让市场对两家保险巨头的盈利预减公告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中期利润将大幅下降。”中国人寿8月6日发布的公告如是称。根据中国太保7月12日发布的预警公告,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55%。两家保险巨头均表示,上半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的投资收益率下降。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资本市场的持续振荡和低迷态势造成保险投资收益率的继续下滑,“长钱短用”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依然突出。但就在保费、投资双双下滑的夹击中,“13条”保险投资新政自6月份以来密集发布并广征民意,明显提振了市场的消极情绪,保险股也由此走出了一波独立的行情。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轮投资新政“组合拳”带来了投资渠道、投资比例、投资品种的拓宽,有助于提升长期投资收益率,优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平滑收益率波动,降低保险公司投资和运营风险,但目前长线投资品种相对匮乏,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也有待观察,要想切实缓解“长钱短用”困境,尚需时日。
意料之中的“盈利预减”
根据中国人寿的预告,中期利润将大幅下降,但下降幅度不会超过一季度同比下降29.4%的幅度。
相比之下,中国太保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根据公告,中国太保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5%。回首2011年半年报,中国太保净利润大幅增长44.7%至58亿元。据此测算,太保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或为26.1亿元。
正如公告透露的信息,上半年投资收益的下降带来了中国人寿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一并拖累了半年业绩。事实上,从一季报中已经看出端倪,资本市场这一“元凶”带来中国人寿净利润29.4%的同比下滑,达56.25亿元。
事实上,2011年“股债双杀”的局面,已经招致保险资金运用的严重受挫。数据显示,2011年保险投资收益率仅为3.6%。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趋于平稳,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综合投资收益率(年化)依次为4.72%、4.11%、5.06%和3.9%,时至二季度,资本市场再度出现大幅下挫的行情,持续先前的低迷态势。
无独有偶。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而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这使得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体的保险资金运用面临巨大的挑战。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机构投资总计达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作为固定收益类投资的主体之一,债券投资金额较上月仅增2.8%,其中企业债和国债均出现环比下降的趋势,短期融资券环比降幅最大,达21.8%。
但市场并非如此悲观。虽然股市的进一步下跌严重拖累了险企净利润,央行两个月内的两次降息动作,有望增加保险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渤海证券发布研报称,这一因素将部分抵消由于利率上升导致准备金计提(或将提升)以及新发债券票面利率下降带来的投资收益率下降的不利影响。
“寿险净利润虽大幅负增长,但净资产提升更为重要。”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认为,正因为险企上半年加大资产减值计提幅度,中期浮亏会较之前减少,下半年报表或可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