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年度中国精算师职业道德教育暨颁证仪式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强调,精算师的职业道德比精算技术更重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是拿精算师证这一天的事,应贯穿到精算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
据介绍,这些年来的精算监管和精算实务,为行业牢固树立理性经营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险行业以产品科学设计与定价、准备金科学评估为核心的精算理念,已成为
保险公司科学决策的重要出发点。然而,精算本身又是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而无论是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还是
保险监管,都存在信息不对称与时间滞后性。
“因此,加强精算师职业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周延礼表示,在近几年的精算监管中,曾有个别精算师因为在工作中没能坚持职业操守,做了不合法依规的事,受到了
保监会的处罚。他强调,精算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是合法依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更通俗一点讲,就是精算师应该懂得,在精算工作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据介绍,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作为取得中国精算师(准精算师)资格的必修课程,迄今已举办12次。而本次培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新考试体系获得了国际精算师协会的认可,今后取得中国精算师(准精算师)资格,意味着在精算职业发展上会有更多空间和机会。其次,本次获得证书的19位非寿险精算师,加之之前认证的22位非寿险精算师,为今后非寿险保险公司建立总精算师制度提供了初步的人才储备。
据统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自2000年开考以来,累计参考人数5万余人,累计报考课程11万余门次。目前已有251人次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证书,其中41人为非寿险方向;1432人次取得准精算师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