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退休年龄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这是在1951年确定的。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表示,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与人均预期寿命、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等不匹配、不适应。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78.6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认为,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我国总人口新中国成立初期为5.4亿,截至2023年末为14.1亿人。在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快速增加的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6亿,自此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原新表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
此外,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大力实行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措施,我国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增加,从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10年的9.7年,再增加到2023年的11.1年。原新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而退休年龄静止,缩短了生命周期的工作年限。
这项改革是适应劳动者就业意愿多样化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支持职业生涯自主规划选择。
“延迟退休改革按照自愿、弹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想早一些退休的职工,在满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等条件下,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年人,也不用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可以选择继续工作。”改革将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条件,使拥有更强劳动意愿、更高人力资源禀赋的大龄劳动者可以发挥更大价值。
以上来源于互联网,具体以最新官方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