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客户通常只关心收益率这个数字,因为这代表了他们投出去的本金,可以拿回多少利息。但是他们以为的收益,就是真正最后能拿到手的收益吗?
我常给自己的客户讲,收益率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他并不复杂,但这背后复杂的可能是人心,或无知或无耻的人心。
今天之所以想聊聊收益率的事,是因为最近跟客户聊产品的时候,发现不同的客户,对于收益率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所以有很多感触,想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1、先是一个比较熟的客户,买了一款之前运作很好的产品,因为参加过资管中心的产品培训,加上产品规模也控制地很好,所以对这个产品很有信心。
但是因为前一阵债券下跌,导致这款产品的净值涨幅很慢,甚至有小幅回撤,导致客户目前的区间收益率也就货基的水平。
客户对产品有些质疑,做了一些解释,也发了一些摊余成本法的产品给客户供参考。
4.4%的收益率,在目前不断下降的产品中,对于一个这么多年习惯“刚兑”固收产品的客户来讲,可能真的很高了。
接着是另外一个不是特别熟的客户,产品到期迟迟没有购买,发微信跟进。
同样是一个习惯“刚兑”固收产品的客户,居然嫌一年4.6%的产品低了。
因为跟两个客户的沟通几乎是同时进行,所以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同的客户,对于产品的预期和认知的差别,决定了我们如何去给客户配置产品。
回过头来看,对于一个中低风险稳健型的产品,你觉得目前收益率多少是一个合理预期呢?
2、之前股市大跌,有客户发微信问是否对自己的理财产品有影响。
答曰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他买的产品没有权益类资产。
想起前几天行里开放的两款,权益类资产占10%的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确实相当不错,但还是没有给客户建议。
并非马后炮昨天跌了才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觉得,给低风险偏好买理财的客户,配置嵌入了权益类资产的产品,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必然会引起客户质疑,那还不如给风险偏好更高的客户,推荐权益类资产占大头的产品来得实在。
毕竟很多时候,产品收益高了,客户不一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收益低了,你花在解释上的时间精力,远远超过你销售产品的时间。
3、早上一个同事在微信里,发来一款某三方公司私募股权基金产品,请帮忙看看。
一张A4纸上,写满了公司实力介绍、历史经营亮点,唯独没有写清楚的,就是产品的底层资产去向何处。
透过产品亮点,隐隐感觉是资金池产品,但也不便妄议。
接着下午就无意中看到一篇文,写的是该公司把股权投资类产品,包装成固收产品导致无法兑付的事件。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私募股权基金不好,对于真正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来讲,这种产品肯定是提升收益率的方式之一。
但前提一定是你自己或者给你推荐产品的人对产品的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4、零零碎碎写了几件关于这两天的一些事情,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是由一根叫做“收益率”和“风险”的线牵着。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要想提高收益率,无非两种方式。
一是时间,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二是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既不愿意花时间,也不愿意承担风险。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办?
你所能做的大概只有妥协和平衡,否则你只能接受较低的收益率。
1、如果你只接受银行R2级别稳健型理财产品,那就最好把心理预期降到4.5%以下。
2、如果你能适当调高风险,接受R3以上级别的产品,适当加入一些非标和权益类资产的那种,或者是债券型基金,可以把心理预期放在2.5%~6%之间。
3、如果你还能接受更高一点的风险,我就不建议R4甚至是R5的银行理财产品了,直接选择混合型或者股票型基金可能更合适。
但这里有个前提,时间上要做好3年以上的打算,毕竟短期的未知性太高,有个10%~20%的回撤都很正常。
4、如果你不愿意承担那么高的风险,或者说不愿意接受那么大的上下波动,可以选择用时间换取收益,保险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心理预期可以放在5%~6%左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