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亘古不变就是一个数字除以另一个数字。 比如利率就是利息除以本金。汇率就是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用一种货币除以另一种货币。比如用100人民币换了 15美元,100/15 = 6.5,也就是1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6.5
银行的职能: 存钱、贷款。在我们眼中银行非常有钱,因为无数的企业、个人都从银行借钱。 似乎银行就是有钱的代名词。
可是,问题来了,银行的钱来自哪里? 或者开银行的人的哪来那么多钱? 其实答案就是“借”。可以说「近现代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本质上都离不开借」。问题是银行向谁借钱? 背后的金主是谁? 答案再普通不过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银行的金主,都在向银行借钱,这个借钱表现为——向银行存款,也就是银行欠了我们的钱。是不是觉得“ 哇,原来银行的本质是这样的, 那他们到底有多少钱是自己的?”可以说一个银行,大约不到10%的钱是自己的。 中国的银行资产负债率大多数在90%以上。 所谓资产负债率就是总资产里面,有多少钱是负债(指借钱)。
银行就是做存款和借贷的。人们把钱存进去随时有可能取出,那么银行又要把钱借贷给其他人,但又怕人们取出钱,这就是一个矛盾点(定期存款也一样可以随时取出,只不过就不能享受那么高的利率了)。假如你银行的利率为3%,贷款利率为5%,中间的差价2%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用来维护银行的开销收支。
既然把钱存到银行,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全部把钱取出来的。至少,通常情况下,大家不会步调一致的、同一个时间把钱全部取出来。这既是一个生活常识,也是经过长期的统计得出的结论。总之,这个判断是靠谱的。
这样银行就可以把钱借贷给其他人或者企业,银行留一部分钱用来给随时取钱的人,可是留多少钱合适?我们去取钱,银行说没钱了。这种事情我们不能接受、人民不能接受、国家不能接受。(银行失信于人是很可怕的)
这种情况有2个保障:国家出手管制、银行自身自律。
国家对银行是“你把别人存在你那里的钱,拿一部分存在我这里”。存在国家的那部分钱,国家是不会再借给别人的,讲道理是非常保险的,这也是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的安全保证、也是最后的保证。
这个保证关系到银行的信誉。银行的信誉也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信誉,整个金融体系的信誉也就是国家的信誉,如果失去这一点,后果不可设想。。.
银行准备金也就是银行把人们存入银行的钱拿给国家的那部分钱。银行每吸纳我们这样的人一百块钱存款,他要交给国家多少呢?这个比例就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我们国家这一次降准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15.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13.5%。
也就是说,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他每吸纳一百块钱的存款,要向国家交15块5。剩下的84块5,他才能够用于对外贷款,当然实际操作中,他还要留一部分钱,预备我们这些储户,随时到他那里去取钱。存在国家那里的那一部分准备金,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用的,从逻辑上只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存款准备金率, 就是银行存放在国家那里的那部分钱,占他所吸纳的总存款的比例。
理解了存款准备金率以后。我们也就很好理解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就拿这次来说,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也就是,把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16%,降到15.5%,也就是降了0.5个百分点。这也就意味着,降准以前,银行每吸纳一百块钱存款,他要在国家那里存16块钱。降准以后,它只需要在国家那里存15块5。这意味着,他留在自己手上的钱多了五毛。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来源和功效,也是银行在接收了你我这些人的存款之后,背后操作的内幕。
事情说到这儿,似乎基本说清楚了。但事实不是这样。恰恰相反,它才刚刚开始。因为,如果存款准备金仅仅是为了保证你我这些储户的资金安全的话,我们其实完全可以不去管它,因为我们在心理上,还从来没有担心过,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的安全问题。相反我们口口声声地说,钱存在银行里是最安全的。所以如果存款准备金只是这一个原始的含义,那么国家降不降准,对我们应该没有太大心理上的影响,我们也不会去关心它,更不会去热火朝天地议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