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要点提醒我们:不要再因为银行保本 而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沃保整理
2019-10-07 11:26:20
100
说起买理财,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路径就是去银行买,原因很简单:稳妥嘛!“虽然收益率不至于多喜人,但总高过于存款利率。”相信这是诸多理财小白初次买理财产品的想法,甚至很多人都是看也不看,蒙眼选理财产品。

微博上ID为“我就只吃一口肉”的网友对此吐槽说,“很多屁民们买理财就是看期限闭眼挑,甚至保不保本都不带看的,客户经理们也是会给一个你懂我懂的眼神“哪个高买哪个”,让屁民们自己意会。”

想想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站在理财大厅买产品的“你我他”。

但随着2018年4月,央妈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一切大有不同。

直白地说就是,“再也不要因为银行保本而买银行理财产品了!!!”

为什么呢?

1、打破刚性兑付,不提保本

“钱放在银行,随时取,随时用,到期还有高于存款的利息”,这样的“优选”谁不爱,人们也一直把这种方式称为“刚兑”,银行也靠这一点吸引了无数普罗大众。

但银行为什么能做到刚兑呢,难道银行就不会亏吗?

如果你觉得不会,因为银行风控牛逼啊,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事实上银行也会,但凭借稳定的资金来源,它总是能找补回来。况且刚兑,也不会是全国14亿人口齐刷刷全要去刚兑。

而资管新规出来后,明令规定:“打破刚兑,不提保本,谁提罚谁。”,所以未来买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你可以买,但不能刚兑,风险要自负。

按照业内专家预告,现在银行+其他机构的资管产品的规模将近100万亿,如果有1%打破刚兑,那就是10亿,想想这个数字对普通人还是影响比较大的。

2、看清楚你投的是个啥

知名投资人、货币专家黄生曾在《财经郎眼》节目中指出,我们过去所投的产品基本上是通道产品。但资管新规出来后,只允许“一层通道,不允许层层嵌套”。什么意思呢?

换句人话说,就是过去人们买理财产品,但其实并不知道钱投在哪儿了。

比如你买的银行理财投资的是信托产品,信托有投资的是保险,而保险有可能投的养老房地产,但是中间这个流程普通人并不知道。这也是过去国家一直在强调不允许资金流入房地产,很多小白可能还想银行买的产品怎么能投到房地产呢?

答案是,银行表外业务可以操作的。

金融

而资管新规出来之后,就是不允许银行这么层层嵌套的买理财产品了,必须得透明,明确哪部分资金对应哪部分资产。如果市面上你买的资产看不到具体资金流向,那就不符合监管要求,普通投资者就需要警惕了。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招行的钱端事件,近万人投资约14个亿,最后项目暴雷,很多人血本无归,到现在也没断定出是钱端的过,还是招行的锅,这血淋淋的教训就是要普通投资者明白,从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就是银行代销产品。

3、短期理财会变少

为什么呢?

因为资管新规明确规定,“要规范资金池,禁止期限错配。”

看到“期限错配”四个字,不熟悉金融领域的小伙们可能会懵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2P平台为了满足投资人短期投资、快速回笼资金的投资偏好,将长期投资项目拆成了短期,以达到快速融资的目的。

比如一个年的标,它给你拆成12个月发,但这样的方式往往一个月后,资金回笼不了。所以,很多平台一个月后,又会发行一款期限为一个月的理财产品,然后把融来的前还给上个月到期的投资人,如此循环。

这样“发新偿旧”的方式除了存在于P2P行业,在银行业也普遍存在,但一旦资金链断裂,对投资人来说就是血本无归,这也就是P2P频繁暴雷的主要原因,而银行之所以没爆,关键是银行的社会信誉能带来稳定的资金流。

而此次资管新规明令规定“不许期限错配”,说是三个月的产品就只投三个月,说半年就半年,这就导致市面上这种短期理财产品会减少,所以再有“短期理财,快速回笼”的产品,我们就得警惕了。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会想说,“反正我是从银行买的产品,亏了,我就去维权告它啊。”

不好意思,现在没用啦。

从2017年开始,银行在买理财产品时就开始让投资者录音录像。意思是已经有证据证明,你再购买时是明确知道“不保本”、“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等风险内容的。所以,即使出事儿了,你扯着嗓子和客户经理拍桌子大闹也没用,因为法律上讲,人家已经告知风险了,并且你知悉。

所以,朋友们不要在“蒙眼买银行理财产品啦”!​​​​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