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真正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保险,包括五险一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保险资金、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表示:“一方面,应更好地发挥风险保障的核心功能,推动保险业服务脱贫攻坚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引导其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原则,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资金支持力度。”
实体经济长期资金重要提供者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的表述,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丁文韬表示,这是类似表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者。
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保险公司累计发起设立债权、股权和项目支持计划659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万亿元,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以支持“三去一降一补”的债转股项目为例。3月3日,国寿陕煤债转股基金宣布100亿元资金全部到位,这是保险机构首次试水债转股,也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的第一单债转股项目。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目前,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比较宽广,基础设施、不动产领域的投资范围已经放开,未上市股权的投资范围还有限制,关键是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用足已有政策。如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已陆续落地。例如,2016年7月3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在原有五个投资领域交通、通讯、能源、市政和环保的基础上,放宽了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增加PPP模式等可行投资模式。
不过,在实践中还有多方面需不断完善。“PPP模式涉及保险资金的业务,主要体现在投保业务和融资业务。由于保险资金宣传力和影响力不够,投融资方式滞后,以及操作办理手续、条件要求、机制模式复杂等因素影响,使得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说。
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也在其提案中建议,为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创造宽松环境,“另类投资中,在办理土地、房产、在建工程抵质押环节中,相关部门不认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往往以《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规范登记的意见》为依据,要求具备金融许可证,而有的城市则不需要这些前置条件。”
农户大灾保险是薄弱环节
除支持实体经济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五险一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以农业保险为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速度很快,农业保险保费的规模全球第二,大田作物已经实现覆盖。我国面上的农业保险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但是力度还不够,规模经营农户的大灾保险,正是薄弱环节之一。
黄守宏续称,大灾保险类型众多,如严重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风灾、雹灾等,虽然不同地方有不同界定,但是大的种类都已明确。关于执行,政府要在大灾保险中发挥重要作用,或说大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买单。
再如,《政府工作报告》关心的大病保险,目前其全覆盖的目标已经实现,大病保险现在已经覆盖了城乡居民10.5亿人。其中,商业保险在全国30个省区市由10多家保险公司承办了将近10亿人,累计有1100万人次得到了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