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紧寿险风起云涌 中小型险企超车难持续

沃保整理
2017-02-27 11:03:38
100
上周三,保监会发布了2016年保险行业的年度成绩单。2016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分别同比增长9.12%和36.51%。赔付支出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保险业资产总量超过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1%。在总量增长的背后,是中小险企弯道超车带来的行业洗牌,然而在监管趋紧的情势下,行业回归保障将成为大趋势。

寿险风起云涌

保监会的报告显示2016年行业规模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寿险业务可谓功不可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442.22亿元,同比增长31.72%。其中,普通寿险贡献突出,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451.65亿元,同比增长55.34%,对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77%。另外,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

从行业结构上来看,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人身险排名前十的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15683.75亿元,市场份额为72.3%,同比下降3.5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下降的背后是新秀的崛起,这一点从前十大寿险公司的排名位置变化可以看出:从原保险保费收入看,除了国寿和平安两大老牌公司稳坐钓鱼台之外,其他企业的排名多少都有所变化。新华、太平和泰康排名皆有所下滑,分别位列第五、第九和第十;排名上升显著的是安邦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千亿元,比2015年排名上升5个位次,同样火速蹿升的还有和谐健康,排名第六,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样超千亿元。另外,虽然没有挤入前十,但是珠江人寿上升42个位次的速度堪称坐火箭,上升较快的还有华夏人寿、渤海人寿、恒大人寿、东吴人寿、长生人寿、国联人寿。

普华永道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2016年部分寿险公司排名上升幅度非常大,这和它们通过万能险快速做大规模的业务模式有关。但保监会已经出台了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的规定,对于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高于50%,或季度原保费收入占当季规模保费收入低于30%的公司,将被暂停分支机构批设。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暂停分支机构设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必然会引导公司去做期缴和保障性产品,这一趋势在开门红的数据中已经体现。“各公司的销售策略如何应对这一监管规则,会决定了它们的销售规模,因此2017年排名还会有较大变化,部分公司可能会回归到前几年的位置。”

监管趋紧将成为这些后起之秀不得不正视的最大风险。日前,保监会“一正三副”领导班子成员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就加强保险监管、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说明。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会上对“门口的野蛮人”喊话:“2017年保险监管坚持"严"字打头,决不允许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不允许金融大鳄借道藏身保险。”将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

话音未落,保监会的一纸处罚决定就让业内惊醒:2月24日下午,保监会发布通告称,前海人寿主要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问题,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就频频亮出监管利剑,监管函、罚单接二连三,业内已经嗅到了监管收紧的味道。

在保监会收紧权益投资的背景下,保险业15万亿元资产总量该如何配置?或许出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保险业2016年末的境外投资余额在上季度末总资产中的占比仅为2.33%,距离15%的监管比例上限有较大空间,预计未来保险业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化,海外资产配置也将在审慎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安信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赵湘怀认为。

财险平静背后的隐忧

相对于寿险的风起云涌,财险看上去似乎要平静很多。2016年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724.50亿元,同比增长9.12%,增速保持稳定。其中,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834.55亿元,同比增长10.25%,车险业务依然是财险业务的主要贡献者。2016年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全面铺开,从保监会公布的数字来看,商业车险车均保费相较改革前下降8%,商业三责险平均责任限额提升20%,消费者的确受益。

然而,市场化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丝担忧:周瑾认为改革有可能会跟初衷有所背离。他解释道:“车险综合成本由费用和赔付两部分组成,车险费改的本意是定价放开,保险公司可以降低费用,提高赔付,并提高自身盈利。但实际执行中可能就走偏了,保险公司可能认为这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为了占领或维持市场,甚至提高渠道佣金去竞争,从而就会导致综合成本率上升,但监管对综合成本率有阈值监控,不允许有大的偏离,公司要么降低赔付,要么只有在精算准备金上做文章,通过下调准备金,从而达到降低综合成本率的目的。这样一来,保险公司的实际成本还是上升了,保户的利益又未必改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改革初衷是相悖的。”

为了摆脱对车险业务的依赖,财险公司也在大力发展非寿险投资业务。所谓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即由财险公司面向个人消费者开发和经营、具有保险保障和投资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按照投资部分收益是否约定,可以分为预定收益型(固定利率或联动利率)和非预定收益型两类。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做大规模,这对于迫切希望能够弯道超车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不小诱惑力。但是这一产品对资本市场依赖程度大,稍有变故,流动性就会面临很大考验。“这是一个滚雪球的游戏,一旦启动便很难停下来,强行骤停带来的流动性问题可能是致命的。”周瑾认为。

在监管层一再强调“保险姓保,保监会姓监”的背景下,行业势必会重归于保障本质,这对于中小保险企业来说,境遇恐怕不容乐观。它们不仅要与传统大牌争夺市场份额,还要防守新进入的后来者。据统计,仅仅2016年就有11家险企开业,22家保险公司批筹,近百家保险中介获批。“低利率环境和信用风险上升,使得投资收益率下降,部分公司会产生或进一步加大利差损,经营更为困难。这种局面下,新的资本进入保险行业的意愿可能会下降,中小险企增资的难度会增大,偿付能力的压力会加大,因此"偿二代"下的资本约束效果可能会显现出来。”周瑾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