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公开表示,与此前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份量占得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等方面。
韩俊举例指出,比如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要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金融服务与保障机制要求提升的背景下,保险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承担重要角色,9类保险在文件中被提及,其中5类保险首次现身中央一号文件。
5类保险首秀中央一号文件,今年见物也见人
谈起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特别之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指出,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三区”中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蓝鲸保险注意到,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文件指出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此外,唐仁健还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新意的地方在于见物也见人。唐仁健具体指出,也就是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的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
蓝鲸保险注意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医疗问题进行了关注,文件显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此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谈及了新兴互联网保险,表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
在提及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时,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此前提及的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在今年的文件中有所细化,提出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
4类保险再倍强调,农产品保险采用以奖代补
此前就在中央一号文件被屡次提及的城乡养老问题今年再度被提及,文件强调完善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办法,科学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好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农业互助保险同样再度被提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
此外,保险+期货理念得到政策方面的进一步支持。中央一号文件显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事关民生,农业保险也持续成为中央一号文件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今年的文件支持,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奖代补的方式有望进一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将进一步加大保险供给。
“三农”难题待解,业内呼吁机构破题
事关数亿名农村人口,三农问题一直为市场所关注,截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已达14年。
从农村问题来看,金融服务不充分以及人口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农村基层金融服务机构很少,信贷规模小,难以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人口结构失衡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学历人口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从农业问题来看,靠天吃饭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关键词,基本设施不完善也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据国家统计局此前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减少0.8%。据了解,这是十三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首次下降。
对于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表示同时受到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影响。从粮食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来看,黄秉信指出,一是高产作物面积减少,二是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上年偏重,部分地区受灾较重。
有业内人士就此指出,很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基础农业设施不完善,靠天吃饭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了制约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农民问题来看,随着外出务工群体数量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占比增长,留守儿童教育以及空巢老人的养老面临困境,贫困、看病难也为农村人口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呼吁,在促进解决留守儿童群体等社会热点问题上,企业具有优化公益资源与更大的社会动员力等优势,并利于推动社会发展难点等问题的解决。因此针对“三农”问题,保险公司可在产品设计上对其进行倾斜。
聚焦“三农”保险在行动,指数、期货概念引入保险
事实上,在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上,保险行业并未缺席。
在农村建设发面,保险业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逐渐深化,县乡镇地区网店铺陈速度加快。有保险公司以信用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方式,联合农村生态金融合作,为农户、农村创业者等提供信用分期服务。
在农业方面,据保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农业保险方面,十八大以来累计提供风险保障7.46万亿元,共支付赔款1546.88亿元。
从险种来看,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部分保险公司也推出了“香蕉险”、“养驴险”等特色化险种。指数、期货概念开始引入保险体系,天气指数+险的模式已渐成主流,除了上述樱桃降水指数险外,山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海水养殖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型险种屡见不鲜。
“保险+期货”的组合也在农业险中走红,据了解,诚泰保险和安信保险共同对普洱市宁洱县建档立卡的602户咖啡贫困户以及咖啡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约1.5万亩咖啡启动了价格保险试点,项目以“期货+保险”的模式,在2016-2017采摘季对投保的咖啡开展目标价格保险。
在农民方面,针对农村医疗问题,据保监会10月底公布的大病保险数据显示,全国现有16家保险公司在31个省市自治区承办了大病保险业务,部分保险公司也针对农村地区发行了低价大病险产品。此外,保监会此前发布公告,称重点开发针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失独老人、残疾人等人群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也在此方面有所实践,针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等群体定制了相关保险产品,弥补了产品线空白。
县域经济仍有可为,保险“下乡”在路上
尽管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保险行业持续前行,但目前来看仍有宣传不到位、覆盖范围窄、保障程度不足三大问题。
从宣传角度来看,据日前披露的鄂州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情况调查显示,保险公司通过乡镇农技服务中心那里获取规模户的信息,宣传投保对象仅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农业经济组织,对于种植几十亩或十几亩的农户来说,他们也有投保意愿,却无处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从覆盖范围角度看,虽然目前很多地方在探索对农业险新模式,但大多还是处于试点阶段,无法做到大面积覆盖。以价格指数保险威力,数据显示,在生猪养殖大省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中,只有7个探索试行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从保障程度问题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不能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起初,考虑到农户的保费承担能力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主要采取“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主要保障农作物的直接物化成本。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三大口粮作物保险保障程度约占直接物化成本的84%,但仅占全部生产成本的33%。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对于散户而言,由于保障程度偏低,遭受灾害后,保险赔款“不解渴”,且即使没有赔款,自身也完全可以承担灾害损失,因而投保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其投入大、风险高,一旦遭受大灾,将面临重大损失,现有保障水平远不能满足其风险保障需求,难以做到“雪中送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保险行业在农村领域的不足也意味着保险“下乡”仍有空间。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规定,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换言之,2020年真正生活在乡村的民众是人口总量的30%。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资源,它也是任何一个金融保险机构所关注的焦点。从企业长远的发展布局,走向农村,走向乡村是必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