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保监会马不停蹄,接连祭出监管重拳。12月13日,中国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措辞严厉,并传递出四大监管新变化:一是区分一般股票投资和重大股票投资(20%);二是重大投资须事先核准,并应当使用自有资金;三是禁止保险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四是明年将组织全行业检查。
保监会去年12月以来已针对短期高现价产品销售及集中举牌问题作出多项限制性规定,此次出手为一年来最严厉。而一系列表态和监管行动的目标显而易见,即降低行业“短资长配”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与偿付风险。极端情况下,如果险资配置的权益仓位出现股价急剧下跌,并触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关口,保险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提请股东注资,否则会形成偿付风险,发生大面积保险责任违约。而如果保单负债滚动发行受阻,则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不仅如此,在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思路的根本转变与防范金融风险行动的进一步纵深。同时,这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下即将展开的防金融、去杠杆“攻坚战”的一大前兆。
笔者认为加强险资监管应该置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大背景之下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这一表态不难看出,2017年政府将会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事实上,从今年4季度后,央行锁短放长去杠杆,同时强化房地产调控、万能险监管、加强资本账户管制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范风险。
在12月16日保监会党委扩大会议上,项俊波指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保险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防范风险是保险监管的生命线;保险监管要始终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把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由此可见,暴风骤雨这才刚刚开始,2017年保险行业监管还将进一步从深度广度方面拓展。
险资一直被视为股市的长期投资者而被鼓励入市。不过,由于近年来部分具有高收益承诺性质的保险产品热销,及部分保险公司以此获得的资金在股市激进投资,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进入四季度以来,部分险资激进“举牌”更是加剧市场波动,备受争议。可以说此次保险行业监管祭出雷霆手段十分及时且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及时堵上险资短期炒作的“偏门”,引导价值投资。近期保监会明确险资投资标的应当以固收类为主、股权等为辅。监管在明确否定了二级市场激进举牌的同时,着意规范险资二级市场权益投资,同时明确要求险资应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同时,保监会拟将发布一致行动人规则,收购要事先核准用自有资金,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这为险资长期驰援A股指明了方向,也对险资合规、持续进入A股表明了支持态度,有利于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共赢。
其次,有利于保险回归保障功能,助力保险资产规模增长转向正轨。目前激进举牌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高负债成本和资产荒背景的矛盾。而万能险本身,由于部分保险公司给予过高的结算利率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并可能埋下流动性风险的隐患。事实上,结算利率下降后,万能险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仍能保持一定竞争力。因此,保监会也明确表态,未来要根据市场利率情况继续降低万能险审批利率的上限,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
相信在最低保证利率回归合理水平时,险资投资端压力也会逐步缓释,未来配合多方向投资手段,资产负债匹配将更为稳健,同时险资举牌的迫切程度也会逐步降低。在此次监管明确否定二级市场的激进举牌投资行为后,预计未来险资举牌行为会快速收敛,同时资产驱动负债的保险经营模式热度势必会有所降温,回归保障将成为未来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回归保障的好处在于,险企发展传统保障型产品、健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将持续支撑保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并且来源于这些产品的保费,更适合长期价值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程度更高。
此外,从投资机会来看,未来险资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大盘蓝筹仍会是首选。目前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未来险资更加理性入市,房地产、银行等大盘蓝筹股仍会是其股票配置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