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如此,税优健康险却在试行第一年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计16家险企具备业务资质,其中15家公司的专项产品获批,总保费规模不足1亿元。
对此,天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直言,税优健康险试点的第一年但效果并不好,与预期相差甚远。
31城16家险企“首吃螃蟹”,试行一年规模不足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年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通知显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31个城市成为税优健康险的试点地区,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
所涉保险公司方面,保监会则本着“成熟一家,公布一家”的原则份3批公布了获批开展税收健康险的险企。具体来看,今年二月首批获准开阵税优健康险业务的险企名单出炉,人保健康、阳光人寿以及泰康养老成为“首吃螃蟹者”;今年三月以及今年七月,第二批以及第三批获批险企名单陆续发布,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纷纷进入名单之列。截至目前,共有16家险企获得业务经营资质。
保监会同时表示,将继续核对保险公司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报告,并及时更新经营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的公司名单。
从产品类型来看,据了解,健康保险产品采取具有保障功能并设立有最低保证收益账户的万能险方式,包含医疗保险和个人账户积累两项责任;被保险人个人账户由其所投保的保险公司负责管理维护。
不过即便背后有了31城16家险企的支撑,税优健康险在试行第一年仍受到市场“冷遇”。天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直言,税优健康险试点的第一年但效果并不好,与预期相差甚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6家险企具备业务资质,其中15家公司的专项产品获批,总保费规模不足亿元。
险企担忧赔付率风险,个人投保有心无力
事实上,据蓝鲸保险了解,只要年满16周岁的纳税人即可购买税优健康险,允许带病投保,可保证续保至法定退休年龄的条款又进一步拓宽了可投保人覆盖范围。不过即便如此,税优健康险的规模表现似乎仍显不愠不火。
在谈及税优健康险时,有市民表示当前2400元的优惠额度对其吸引力并不大。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每年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最多扣除2400元的优惠制度相当于每月200元纳入免税额,对于纳税人来说,此项福利对需求的刺激作用并不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全国税优健康险承保44035人,保费规模7124万元。人均保费约为1618元,未用足政策给予的每人每年2400元的免税额度。
宣传力度不足或许是抑制税优健康险投保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蓝鲸保险走访发现,很多试点区市民表示对税优健康险并不了解。
对于有意投保的纳税人来说,想要购买税优健康险仍显有心无力。有具有投保意向的投资者对蓝鲸保险表示,其曾致电险企咨询相关业务,却被告知此类产品属于团险产品,不对个人保户开放。而对于企业来说,有险企销售人员透露,很多公司对税优健康险产品的了解并不多,对相关政策的认知也很少。
而从保险公司方面来看,其似乎则对推行税优健康险赔付情况抱有顾虑。据业内人士透露,税优健康险允许投保人带病投保,且有80%的最低赔付率要求,这对保险公司的数据积累及精算能力是个挑战。“现在承保的人数太少,其中只要有一两个出现较大金额的赔付,保险公司就要亏本。”有业内人士坦言。
此外,据蓝鲸保险了解,担心影响公司其他商业健康险种的销售也是险企对推进税优健康险有所顾虑的原因之一。
1.5万亿健康险规模待挖掘 专家称眼光要放长远
对于税优健康险在试点中出现的问题,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日前表示,行业要改进目前繁琐的承保环节,方便客户投保。对于销售渠道方面,黄洪表示鼓励团险销售,更鼓励个险销售;鼓励保险公司直销,更鼓励代理销售;鼓励线下销售,更鼓励网上销售。
在宣传力度方面,黄洪指出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保险公司各个层面都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加强宣传。
谈及险企对于销售税优健康险的顾虑,朱铭来表示“眼光要放长远”。朱铭来指出,将来商业税优的产品跟社保的政策未来实施一个有效的对接,市场规模有可能冲上去的。
有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430.41亿元,同比增长86.77%,预计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将为5000亿元左右。此外,健康险所占比重也得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保费占比已达到原保费收入的18%和规模保费的12%。该研究院预计,以新“国十条”保险密度发展目标计算,健康险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税优健康险的魅力似乎已经开始发挥效力,据黄洪透露,今年以来税优健康险产品销售件数逐月上升,呈现出一个正向增长的趋势。“同时税优健康险保障效果正逐步显现。”黄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