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险企是增资主力
偿二代下的第一个年末大考临近,三季度以来多家万能险保费占比较高的险企开始着手增资。根据梳理,三季度以来,有18家寿险公司发布了增资方案,增资额合计328亿元。
从公司来看,三季度以来发布增资公告或已经完成增资的寿险公司包括吉祥人寿、天安人寿、弘康人寿、东吴人寿、中融人寿、中韩人寿、珠江人寿、幸福人寿、渤海人寿、信泰人寿、君龙人寿等险企。
值得注意的是,这18家增资险企中,有11家险企前10个月的万能险保费占规模保费的比值接近或超过五成,其中有3家险企占比超过90%,最高的1家占比达99%。
从单个公司来看,渤海人寿的增资额最多,达7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渤海人寿目前已经完成增资计划,由海航系旗下的渤海金控等股东参与,注册资本也随之提升至130亿元。前10月保费数据显示,渤海人寿万能险保费占比达66%。
多家万能险占比较高的险企密集增资,与偿二代监管体系下,万能险对偿付能力资本消耗较大有关。在偿二代监管体系下,承保、投资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上升,而部分承保、投资激进(万能险扩张较快、另类资产占比较高)的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下降,在迎来偿二代下的第一个年末大考之际,部分中小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增资压力。
申万宏源研报表示,相比传统险,万能险保费的增长消耗较大的偿付能力资本,万能险保证利率越高,最优估计准备金越高,实际资本减少,且万能险通常匹配较多的另类资产,另类资产风险因子高,资本要求较多。
查阅三季末的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上述11家险企中有3家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50%,另外8虽然综合偿付能力高于150%,但由于万能险保费占比较高,随着明年开门红满期给付与退保高峰的到来,现金流的压力也较大。
万能险将受“刚性约束”
针对市场关注万能险,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专题会议上表示,保监会将推动万能险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制度约束。进一步改造万能险业务规则、重塑万能险发展生态,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保证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
同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推进保险机构优化业务结构,鼓励支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对于落实不到位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毫不手软,严格采取停止接受新业务等严厉的监管措施。
另外,对按规定需要审批的产品坚持更加严格审慎的原则,并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必要时继续降低审批利率的上限。同时加大对备案产品的抽查力度,完善产品退出机制,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研究制定出台现金流管理和负债压力测试制度,针对高现价产品占比高的公司加强窗口指导,进一步防范现金流和利差损风险。
事实上,在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之前,一些万能险激进的寿险公司已经下调了明年开门红期间销售的万能险利率。一份包括上述部分增资险企在内的一份开门红银保可销趸交产品明细及额度统计数据显示,多险企1年期到3年期的万能险产品预期收益率降至3%左右。
财富证券研报表示,今年保监会密集出台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由于中小公司中保费收入主要来自万能险等中短期存续期业务,因此将对中小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及偿付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监管加强资本真实性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万能险保费较高的险企在密集增资的同时,个别险企虚假出资、循环增资或利用抵押贷款增资等不合规的行为也引起了保监会的注意。
项俊波表示,少数公司虚假出资和虚假增资追求快速扩张,一些公司股东结构治理结构亟待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对保险经营规律的把握存在偏差,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监管自身的理念、规则、力度也有待强化。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前不久亦表示,个别公司为支撑快速膨胀的业务规模,用保费进行循环虚假增资,或者通过抵押贷款增资,成倍地放大了自有资金杠杆。
“保监会将加强资本金真实性检查,将根据新的股权管理办法,严格核查保险机构入股资金来源与流向,严防用保险资金或通过理财方式自我注资、自我投资、循环使用。将把资本和资产的真实性列为监管的重点内容,强化资本金的真实性审查,确保资本金来源依法合规。”项俊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