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竞逐养老金融蓝海:银行布局打法各异 保险占优势

沃保整理
2016-12-13
100
金融机构对“银发经济”和老年人客群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除了市场布局早的保险公司,加入这一阵营的银行也越来越多。

今年9月,广发银行宣布推出针对中老年客户专属的产品“自在卡”,联手单一大股东中国人寿进军养老金融;7月,兴业银行专门成立养老金融中心,负责统筹研究并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发展。

而在此之前,工行、建行和中行等国有银行已通过企业年金业务介入养老金融,并获取企业年金的受托、账户管理、托管等资格,确立了市场优势地位。招行、光大、中信和上海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也在养老金融上推出了不同特色的产品。

相比银行,保险公司介入养老金融历史更为悠久,银行目前更多是以企业年金的账管、托管以及发行老年人专属的理财产品为主,保险公司则在核心的企业年金受托和投管、养老保障型产品以及养老产业上更为擅长。

此外,包括基金、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都通过养老产品、服务、资产管理等各方面想要占据养老金融布局的高地。

可以说,养老金融已成为一片“蓝海”,未来市场格局会如何变化?银行争夺市场会否对保险公司原本的优势构成实质威胁?《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就此采访了多位银行和保险界人士。

养老金融的巨大诱惑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15年发布的《全球人口展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5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为36%。同时,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49.6岁,也就是说将有一半人口在50岁以上。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老年人处于人生成熟期、财富积累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广发银行副行长、零售SBU总裁王桂芝对本报表示。

“我们现在50岁以上客户数占到了45%,老年客户资产量占到了73%。”兴业银行北京甘家口支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贺建涛对本报说,目前养老金融已成为社区支行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

以兴业银行为例,截至2016年9月末,其北京分行“安愉人生”老年客户综合金融资产余额占比已超过一半;杭州分行“安愉人生”老年客户数量达6.48万户,综合金融资产总量达4.5亿元,预计今年在零售净利润中贡献度将达60%;合肥分行零售客户接近70万,其中老年客户20万左右,在零售总资产中占比45.6%,利润贡献度约占30%-40%。

在国家层面,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5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等均明确,“金融推动养老”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思路,更是指导改革方向的长期国家级别战略。特别是2016年3月21日,央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养老金融相关政策。

银行布局各有“打法”

“面对国内老龄化社会进程,我国在养老保障体制建设、养老产业布局、养老经济投入上均显得准备不足,在养老金融领域也没有比较成熟、成体系、可推广、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庞大的老年人口需要个性化的金融和增值服务。” 兴业银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陈锦光对本报表示。

据其介绍,该行的养老金融主要分三大板块: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零售金融。其中,养老金金融着眼于服务国家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需求;养老产业金融服务于养老产业的经济实体,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养老零售金融主要服务于零售客户,提高居民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

这一概括也暗合了目前银行业在养老金融上的整体业态,大中小银行在这三大板块上各有优势。

在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目前,工行、建行和中行管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量、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位居前三,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人保部公布的企业年金二季度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工行和招行3家银行有企业年金受托资质,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583亿元,占比25.5%;五大国有银行和招行、光大、中信、浦发、民生等10家银行有企业年金账户管理、托管资质,托管资产规模1.02万亿元;工行和招行2家银行通过控股基金获取了投资管理人资格,另外,建行控股的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有投资管理人资格;社保基金托管银行仅有4家。

具备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银行,不断拓展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比如,光大银行针对薪酬延付的“乐享福利计划”产品、针对企业福利整合的“乐选弹性福利计划”产品;中信银行则是国内首家推出“养老按揭”的银行。

而还未获得资格的银行,选择在养老零售金融上发力,通行的做法是发行专属于老年客户的理财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比如前述兴业银行“安愉人生”、广发银行“自在卡”。

目前,低风险理财产品已成为各家银行发力养老零售金融的重要着力点。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李海林表示,现在,老年人资产配置中理财产品占比逐渐扩大,正在超过存款。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亦对本报表示,截至今年9月,该行180多亿元零售业务总资产规模中,存款约占50亿元,其余是各种理财资产,且近70%来自老年客户。

养老产业保险占优势

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银行远远落后于保险,目前鲜少有银行真正涉足。民生银行此前成立了健康产业金融事业部,在养老方面重点支持医养结合模式,希望在一些基础型养老项目,以及集养老、特色医疗、康复护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高端养老项目上,树立自己的品牌。

有银行业养老金融专业人士认为,这与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收益成效慢、回报率低且尚未有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有很大关系。

在养老产业方面,保险公司最为外界熟知的即养老地产。

2010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发布后,地产项目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其中,养老地产项目作为对接养老险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且拿地成本较低,也成为多家大型险企趋之若鹜的投资方向。

从2013年10月合众人寿在武汉的养老地产项目一期建成以来,泰康人寿、中国太平等多家险企也有养老地产项目陆续建成,而中国人寿等险企的养老社区建设项目亦已启动。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表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有9家保险公司已投资或计划投资25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12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199亿元。保险业将从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服务衔接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据了解,上述这些养老社区基本实行“保单+养老服务”的模式。项目主体多为大型生态宜居的一站式养老社区,配套医疗服务,采用会员制并持有物业,追求项目的长期回报。

和上述自建大型养老社区的“重资产”模式不同,中国太保走的是“轻资产”模式,坚持城市化、小规模、快速复制的特点,主打在市中心的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项目。

据本报获悉,近日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养老投资公司位于上海的首个实施日间照料运营输出及居家养老业务落地项目,签约了首位轻度失智失能客户并收取服务费,实现该公司成立以来第一笔养老服务收费。

合作还是竞争?

“银行与保险包括基金、信托在整个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方面,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一名养老保险公司高管对本报表示。

在他看来,银行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包括服务网点、管理经验、系统投入等方面。在企业年金管理格局中,银行在托管和账管这两个角色上有绝对优势。尤其在托管上,商业银行是《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金融行业唯一合资格子行业。

保险公司在整个养老金融方面的优势则体现在,比如长期的资产负债管理、产品设计和精算技术方面等,总体寿险行业与养老金行业有很强的关联性,并有长期的经验。另外在长期风险管理方面,行业独有特色和经验使保险行业与养老金行业有天然密切的联系和独特的优势。

目前保险业内有6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分别隶属于几大保险集团,专攻养老金资产管理。它们分别为:中国人寿旗下国寿养老、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养老、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养老、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泰康保险旗下泰康养老以及安邦保险旗下安邦养老。

除了2013年底成立的安邦养老尚未拿到企业年金管理人资格外,其余5家均涉及企业年金、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保险资产管理等领域,拥有企业年金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资格。

根据企业年金二季度数据,在由信托公司、专业养老险公司、银行所组成的企业年金11家受托人名单中,上述5家来自保险业的专业养老险机构占受托总规模的73%。在有其他保险资管公司、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参与激烈竞争的投管领域,养老保险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组合资产金额占比也达到53%。

而在投资业绩方面,保险业整体来说也并不逊于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这两类强劲对手。企业年金二季度数据显示,在占比最多的单一计划中,多数保险业投管人的上半年加权平均收益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在养老金融领域,尤其是企业年金领域,由于银行和保险所司职能不同,两者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合作。”一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在企业年金业务中,银行占据了大多数账管份额,甚至是托管100%的市场份额,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个资格始终属于“外围”,远不如受托人及投管人的核心地位。而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以及现在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人、职业年金管理人的竞标开始,这块蛋糕似乎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诱人。

如何才能进入核心地带分享蛋糕呢?建信养老金公司的横空出世,或许让银行们看到了有效路径。201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并报经银监会核准同意,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这是第一家银行系的养老金管理公司。

不同于专业养老险公司主要由保监会主管,建信养老金公司由银监会作为机构监管主体,但专业养老险公司能做的它基本都能做。据业内人士预计,其他银行可能会纷纷跟进。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建信养老金公司成立不久,目前保险业还未感受到威胁,但他们认为银行发行的以“银发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理财产品对于专业养老险公司的养老金产品而言长期或会存在冲击。

“两者在目标客户群体上有交叉,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总体还是以期限较短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为主,且投资范围上相对比较窄,而养老险公司在投资范围和产品形态上则更为灵活。因此短期影响不大。不过,随着银行投资能力的增强以及渠道优势的发挥,长期来看有较大影响。”上述养老险公司高管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