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基本实现制度设计初衷

沃保整理
2016-11-25
100
11月25日,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农共体”)第五次成员大会在北京举行,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何在讲话中浩充分肯定了农共体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效,并对下阶段深化农共体运行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浩指出,今年是农共体正式运行的第二个完整年度,成立时间虽短,但起步稳健,发展迅速,在扩大再保险保障、稳定再保险渠道、支持行业发展创新、促进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从最初仅为行业提供再保险承保能力的业务平台,逐渐向风险管理平台、专业交流平台、创新支持平台和政策对接平台转变,进一步丰富了农共体体制机制内涵,基本实现了制度设计初衷,值得给予充分的肯定。

何浩要求,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扩面、提标、增品”依旧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农共体作为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行业资源发挥市场化机制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不断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一要统一认识,完善农共体体制机制。在安排风险转移分散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分散与风险对价的匹配,遵循公平性与市场化原则,做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平衡,确保农共体稳定运行。二要改革创新,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再保险支持,要通过灾害评估、数据分析、产品开发、精算模型和专业培训等不断提升对成员公司的增值服务能力和水平。三要夯实基础,发挥行业平台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再保险承保能力、定价能力和保障范围,积极发挥成员公司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和重大课题研究,明确农共体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研究农共体实体化的可行路径,为建立财政支持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打好基础。

据介绍,目前农共体成员数量已扩充为25家成员公司和9家观察员公司,承保能力已扩展到3000亿元,足以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稳定的承保能力,但是成立两年来的综合成本率均超过100%,市场运行压力凸显。

农共体管理机构负责人王野田表示,造成近两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区域性农业大灾频繁发生,行业风险敞口持续扩大,导致行业赔付支出较大。数据显示,今年商品粮主产区黑龙江连续遭受旱灾、涝灾和霜冻,农业保险支付赔款超过40亿元,成为农业保险史上最大的一笔赔款。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产品改革的压力开始传递到承保端,同等损失条件下的直保赔付水平上升增加了再保险赔付。农共体在全年风险暴露提高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再保合约条件不变,为农险产品改革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也承受了风险敞口压力。

去年以来,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启动以“扩责任、提保障、简理赔”为核心的农业保险产品修订清理,让国家政策更好的惠及广大农户,得到行业和农户的认可和欢迎。据测算,新产品赔付率较之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今年黑龙江受灾面积没有2013年大,但赔款较2013年增加了56%。截至10月底,有4个省份的综合赔付率已经超过100%,年度亏损已成定局,这在以往是从没发生过的。

农共体成员大会主席降彩石表示,农共体成立以来累计承担风险责任超过350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达93亿元,尤其是在今年东北特大干旱、南方特大洪涝等极端天气灾害事件中,农共体支付的赔款是合约保费的7.6倍以上,为化解区域性风险、确保农业保险体系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石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快速累积,分出业务的选择性和波动性较大,再加上一些区域性极端天气灾害影响,农共体业务整体赔付率大幅上升,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在正常年景未能实现有效盈余积累,不利于应对农业大灾风险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农共体长期稳定运行。农共体作为行业的风险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下一步将要着力完善农共体运行机制,在继续扩大行业承保能力、为农业现代化改革提供支持的基础上,持续改善经营现状,探索研究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直保、再保、大灾基金和财政兜底的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构筑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网。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