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警告保险姓保是为何?释放什么信号?

沃保整理
2016-07-27 10:04:57
100
近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表示,全行业必须准确把握保险的本质和功能,找准行业职能定位,锚定保障本位,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保险业要始终坚持“保险姓保”,处处体现保险业“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宗旨,发展绝不能“跑偏”。保监会将大力倡导“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严把股东资格审查标准,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

其实,早在今年3月,项俊波就曾公开表示,股东要对保险责任和盈利期限有长期准备,不能捞一把就走,更不能把保险公司作为提款机。“没有思想准备就不要来做保险业。”

“保险姓保”到底指什么?

“当天演讲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项主席谈到了‘保险姓保’问题,为‘十三五’的险企发展方向定了调。”某参与培训会议的险企高层表示。

会议里提到的防风险、严监管等问题,都是这些年来的监管大方向。但这次会议的重点是要正本清源、保险姓保,行业的未来整体目标是以优化供给结构的方式对供给侧改革发挥作用,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而不是靠激进的方式求规模。

所谓“保险姓保”,是指全行业必须准确把握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其功能在于帮助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的作用,而非制造系统风险。

项俊波在会上指出,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这里所谓的高风险,更多是由险企由负债资产的不匹配造成的。险企通过售卖短期的万能险分红险等理财型产品后,能够快速聚拢资金投资、赚取利差,但又将保险资金大部分用于投资长期类资产,使得保费和投资资产的期限明显不匹配、资本轮番滚动下利差明显缩窄,进而导致现金流枯竭。

专家学者和行业大佬的解读

在当前形势下,项俊波主席的警告可以有多种解读。近年来,保险公司成为资本追逐的资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可以成为长期低成本融资的渠道。在“万宝之争”中,宝能系重要的融资来源就是其保险公司平台。在此背景下,项俊波高调发出警告,应该是意有所指。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认为:“当前确有不少社会资本进驻保险行业,但目的并不是想要做保障平台,而是收取保费后在市场做相应的资本运作,以求在投资端获取利润。尤其在寿险行业,在保障方面的供给仍显不足的情况下,不少险企热衷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用高风险的方式做大资产规模,经营方式具有风险。”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就此做出解读,他表示,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讲话,对于“保险姓保”这样一种理念的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宝能和万科之间的激烈争夺战,引发了很大的社会争议,保险资金能不能够采用宝能式的方法去收购一家公司,实际上这其中主要引发两个方面的忧虑:

第一是金融资本产业化,保险的初衷是保障,追求安全、流动性,这些应该是第一位的,但如果过度介入产业,就像收购万科这样,可能就背离了保险公司的初衷。

第二,宝能是利用万能险,万能险虽然是保险,但它带有很强的理财产品的特点,再加上向银行借债,这样一种激进的方式去买股票,而股票的价格又会有剧烈波动,实际上给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此外,宝能的现象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如果其他保险公司都像宝能这样,可以想象整个资本市场,整个企业家会面临一个怎样不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的做法会损害整个保险行业的声誉,会让投保人对保险资金的安全产生担心。所以,对于“保险姓保”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及时。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建国表示,近年来,一些公司对“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趋之若鹜,导致业务结构严重失衡。据统计,2015年,人身险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达7646亿元,相当于原保费收入的近一半,银保渠道原保费收入占比超过80%的公司达20多家。这种业务结构如不加以调整,最大的风险是今后有一些保险公司将不姓“保”。

针对当下一些保险公司热推的理财型高收益保险产品,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表示,作为保险公司,主要靠投资收益来获取利润,也就意味着把自己放在一个大金融环境中去发展竞争,而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不甚乐观情形下,保险公司的收益其实是难以保障的。新华保险去年开始,主动减少理财型产品,加大保障型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万能险不是保障型产品,保险公司可以做,证券公司也可以做(类似的业务),在英联邦,万能险销售需要保险和证券两个牌照才可以做的,而且会有投资年限的限制,在我国是没有这些限制的,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产品竞争力难以有优势,保险的本质还是保障,不应将理财型产品作为主流产品。

强调“保险姓保”释放什么信号?

针对部分企业以疯狂销售万能险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项俊波严厉批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监管公开“痛斥”已经完全偏离保险保障主业的“暴发户”、“野蛮人”等该类行为,但截至当前,保监会并未就类似事件引起的的市场争端(如“宝万之争”)采取法律和行政意义上的直接监管行为。

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目前监管层传递出的信号更类似于“警惕”、“防范”,却没有直接动作,说明个别公司在操作上符合监管规定,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也不太可能就这一单独事件下达监管指令。

对此,市场解读称,监管层或在未来收紧牌照监管,通过更为严格的牌照审批提高企业进入门槛,以此限制上述类似企业入行。为防范行业整体风险,对“野蛮人”、“举牌大户”等热点问题,监管部门或许将采取更为彻底的整治手段:牌照限制。

随着保险行业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一些资金蜂拥而来,但实际上对于保险行业并不深入了解,这些跨行业、跨部门流动过来的资金,对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需要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寿险公司,要盈利一般需要7到10年的时间,因此,真正沉下心来做保险的投资者不能够急功近利,“保险姓保”,这才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