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加快进度

沃保整理
2016-07-01 14:40:18
100
近年来,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大步向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能,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上海保险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前,由中国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和大西洋再保险公司联合主办的“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暨风险管理论坛”在沪举行。从论坛上了解到,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成为上海保险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五年,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得天独厚,优势明显。当前,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已经形成科学的理论支撑、路径借鉴和规划指引,“十三五”将是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决胜时期。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成就显著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创举,从目标提出就引起国内外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它的建设进展更是牵动人心。

在此次论坛上,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介绍,在保监会的统筹部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上海保险业立足国家战略和上海大局,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从理论研究、顶层设计、制度搭建、市场体系完善和保险标准规则制定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目前已取得累累硕果,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五年铸一剑,名动天下。过去的五年中,上海保险业实现发展定位重大突破;保险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改革创新大步向前,引领全国;服务大局着实有力,行业地位形象显著提升。过去的五年,是上海保险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五年。”裴光表示,“十二五”期间,沪上保险业服务大局能力表现最强。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保险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供风险保障700余万亿元;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共计1670.7亿元。保险业就业人数从2010年末的2.15万人增长至2015年末的5.14万人;保险业纳税金额从2010年的43.5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37.44亿元;保险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52.5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72.29亿元。2015年上海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4.5%和4658.55元/人,位居全国前列。

“保险业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裴光强调。

事实上,沪上保险业整体能级的提升与高规格的发展定位、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十二五”期间,上海明确了国际保险中心的战略定位。国际保险中心是全球保险市场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区域保险市场发展的终极梦想。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是保险业的保险强国战略与上海“五个中心”战略有机衔接的重要交汇点,为上海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和空间。

裴光介绍,“十二五”期间,保监会高度重视上海保险业的发展,项俊波主席来沪作“保险业改革与发展”专题报告会,保监会领导密集来沪视察调研,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指明方向,设计蓝图。同时,上海市政府也大力支持保险业发展,从司法、政策、舆论和财税等方面多措并举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监管层大力推动下,“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创新频频,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据悉,上海共推出百余项保险创新产品,为全国提供数十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以监管创新为引领带动行业理念、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全方位创新,创新的层次从上海提升至国家,影响力从国内走向国际。上海自贸区65项金融创新案例中保险创新有9例,量多质优。航运保险注册制等三项重大改革创新,以及放开前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创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同时入选“2015年中国保险业十大新闻”和新华社“201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上海基本建成业态最全,功能最齐备,产业链最完善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

“除传统的原保险、再保险、保险资管和保险中介业态外,我们大力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功能性保险机构,涵盖航运保险、资金运用、数据后援、电销运营和审计研发等诸多领域。此外,全国首家专业性航运保险协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沪成立,全国第一个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筹建,预计规模3000亿元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落户上海,有效提升了上海保险市场的层次和能级,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夯实基础。”裴光指出。

落实保险强国战略的“先手棋”

曾是中国近代保险业发祥地的上海,近年来被赋予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历史重任。论坛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保险强国战略的承接载体和重要标志。

“历史与现实决定上海成为我国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首选之地。”裴光指出,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得天独厚,优势明显。从历史条件看,上海曾经是远东国际保险中心,又是民族保险业的发祥地,保险人才储备足,保险氛围环境好。从国家定位看,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从区位优势看,上海是“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经济活力足、外向度高,居民保险意识强、收入水平高,拥有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腹地,是保险业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从自身基础看,上海保险法人机构聚集,市场体系健全,制度规则完善,从业人员素质高,开拓创新意识强,具备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肥沃土壤。尤其是随着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上海保险交易所等一批重量级机构和组织先后落户上海,上海在全球保险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得到提升。

数据显示,2015年在沪保险法人和分支机构实现保费收入超过5000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1/5以上。同时,保险机构加快在沪集聚。目前,在沪保险总公司有55家,约占全国的1/4。其中,外资保险总公司28家,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成为国内总部型外资保险机构最多的城市。

另一方面,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意义,也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认同。“纵观世界保险业发展历史,保险的兴起、成长和壮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大国的崛起催生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是建立保险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战略的历史必然。”

分析人士表示,国际保险中心是中国经济社会、中国金融业和中国保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增长速度领先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城镇化均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我国经济体量跃居世界第二。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50%,人均GDP达到5.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66元。

但是,经济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经济转型升级成果还不牢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仍需加速推进。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对于“走出去”战略、服务业发展战略、增长方式转型战略实施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扩大金融业双向对外开放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和外汇管理方式转变,保险要素资源国际间流动更为自由,运用国内、国际两个保险市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更加急迫。国际保险中心建设顺势而为,可以成为中国保险市场国际化发展和双向开放的“试验田”,有利于促进保险业与其他金融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融合,有利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步入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保费收入从2012年的1.6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万亿元,年均增长14%,市场规模从全球的第6位跃居至第3位,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功能作用充分彰显,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行业实现安全稳健运行,保险监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裴光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保险新兴市场。从国际经验看,国际保险中心是一国实施保险强国战略的承接载体和重要标志。“保险强国孕育和催生国际保险中心,而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必将加快保险强国战略实施步伐。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是落实保险强国战略的"先手棋"。”

“十三五”建设“123456”发展体系“十二五”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已取得亮眼的“成绩单”,展望“十三五”,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大步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也在酝酿提速。

“国际保险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国际上重要的国际金融城市都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经济实力、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所以,加快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是应有之义。”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论坛上表示,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和资金运用中心。“这三个方面支撑着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

郑杨同时指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重要的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深入推进,为上海人民币市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十三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就是2020年要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的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制、自由开放、创新高效、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的行列。“我相信上海金融业的明天和我们上海保险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裴光表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上海要通过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以点带面,加速上海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和现代保险市场的构建,为全国保险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社会民生改善增加新动能。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123456”发展体系:

一是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二是两轮驱动: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风险防范。加强风险防范,增加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科学性;加大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的动力、结构和质量。三是三极联动:始终将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与国家战略安排、上海大局发展和保险强国战略实施联动发展。四是四大新突破。具体包括: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二是引领改革开放潮流方向,开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新境界。三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四是契合市场深刻变革态势,探索保险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路径。五是五大理念。坚持不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瞄准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著名金融城市,加快提升上海保险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六是六大体系。就是要基本形成多元化的保险机构体系、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保险创新体系、纳入上海经济社会整体工作布局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符合国际惯例的保险制度环境体系和科学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

保险资金“资产荒”亟待破解

值得关注的是,在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逾4万亿元需要配置的保险资金面临“项目荒”、“资产荒”的尴尬。与会的保险业内人士认为,破解保险资金配置难题的关键在于投资模式、产品和募集形式的创新。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2.4万亿元,按照10%至20%的年增速估算,2016年保费收入接近3万亿元。加上今年预计还有10%至15%资产到期,合计全年将有逾4万亿元保险资金需要配置。

“在GDP增速下降、无风险利率下行、传统息差业务空间进一步缩小的环境中,保险资产新增投资和再投资配置承压严重的难题亟待破解。”大西洋再保险公司首席风险官Gregory

Richardson在论坛上表示。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孟龙在论坛上表示,合理配置保险资金首先应探索投资模式的创新,不再是被动地为资金寻找项目,而是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引导作用。借助自身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渠道优势,通过共建引导基金、共建融资模式、共建融资渠道等方式,带动供给结构改善与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

在孟龙看来,当前保险市场资产频谱较为离散,高风险高收益股票和低收益率债券两大类资产之间存在巨大空缺,希望获得折中风险和收益率的投资者缺乏直接对应的产品。与此同时,业内近百家开展保险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规模不等、投资偏好不同,对资产配置要求差异明显。这对投资产品和募集形式的创新提出了要求。

“要解决保险资金放到哪、怎么放的关键,在于强化创新,突出重点。”孟龙认为,其中,强化创新主要是指投资模式、产品以及资金募集形式的创新;突出重点则是指保险资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实体经济、“一带一路”和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

据了解,目前由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设立、募集和管理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正在全力推进几个“供给侧改革”投资计划。如刚刚募集成功的上海自贸区项目,就有40家保险机构参与认购,是保险业开展另类项目投资以来单个产品受益人最多的金融产品。而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首期产品即募集保险资金400亿元,直接投资招商局轮船股份公司境外项目,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另外,在行业创新方面,近几年上海互联网保险发展也成效显著。一是业务快速增长。2015年实现保费收入32.22亿元,同比增长80%。二是产品创新踊跃。在全国率先推出淘宝卖家信用平台“众乐宝”、安心搭车保险、养车保胎险等数十款创新产品。三是服务社会治理有力。创新推出省际客车保险安全监测平台、水灾风险电子地图、交通事故“线上快处”APP,支持社会治理现代化。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落实上海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全面推广CA数字认证的电子发票,促进互联网保险产业集聚发展。去年,中保协发布了《2014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报告称,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是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深圳。

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规模达到了2234亿元,同比增长160.1%,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2015年全年互联网保费增长率为160.1%,渗透率也从2013年的1.7%到2014年的4.2%到2015年的9.2%。然而,在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暗藏着较大风险。一些未取得保险经营资质的机构却假借保险之名销售保险产品,有的甚至涉嫌非法集资。

在日前天津召开的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互联网保险行业中的非法经营是最大的风险隐患,经营规范性也有待提高。“从外面来看,当前混业经营不断发展,互联网保险在经营中行业交叉传染风险不容忽视。而对于经营互联网保险的险企而言,存在不规范经营的风险。目前,保监会也正在酝酿一场力度空前的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这恐将洗盘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保险业态。据悉,此次整治的重点锁定在人身险、财产险和非法经营等几大细分领域,其中互联网人身险的自查工作已于近期启动。人身险的自查工作主要关注三大领域,即互联网人身险经营资质、中短存续期业务的排查及其与银行合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清查等。”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