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华保险未来的发展,万峰认为,关键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继“健康无忧”和在广东地区推出多倍保障重大疾病系列产品之后,新华保险又推出《康健吉顺A款防癌疾病保险》、《附加2016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附加2016门急诊费用医疗保险》三款健康险产品。其中,两款附加险都是定位于为客户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纯健康保障产品。
此外,万峰对近期风生水起的“万能险”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国内万能险与国外不同,缺乏相关制约因素,保险公司不应将这类产品作为主流业务,而应精耕细作寿险保障类业务。
预计两年完成转型任务
“我没有压力。”谈及2016年1-5月,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2%的情况时,万峰说道。
“这是因为新华保险在年初时就制定了‘规模稳定、价值增长、结构优化、风险可控’的业务发展方针。其中,负增长的是趸交保费,2015年新华趸交保费是350亿元,2016年趸交保费预计压缩至200亿元。我们所说的‘规模稳定’是指2015年保费收入1100亿元,2016年仍保持1100亿元的总目标,所以对出现2%的负增长并不担心。”
在下降的同时,还要看到增长。万峰表示:“同期,新华保险期交保费增长超过60%,10年期以上期交保费增长接近50%,个险渠道期交保费增长50%,银代渠道趸交保费大幅下降,但期交保费增长超过60%。趸交下降、期交增长,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所设计的,可能外界更多的是看数字,而没有看到我们正在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基于此,“预计新华保险到2017年可以将上面所提及的200亿元趸交保费全部甩掉。换句话说,从2017年开始,我们不再向分公司下达趸交保费任务,会全力转向以期交业务为主,通过期交业务的增长,实现续期保费的增长,以此来推动整个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这一转型过程整体需要约两年时间,即2016年和2017年。2018年以后,新华保险会将‘规模稳定’调整为‘规模发展’战略。”
对于新华保险未来的发展,万峰认为:“根本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减少理财型产品,加大保障型产品。我们的保障型产品初步确定为五大类:养老、医疗、健康、寿险、意外险。其中,我国已经有了重大疾病险,但护理和失能还没有,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开发。”
“具体的策略包括:第一,优化产品结构;第二,优化保费结构(即趸交、期交);第三,优化年期结构,即短期结构向长期结构发展,期限越长,公司持续稳定发展越大;第四,调整费用开支结构,涉及固定开支和经营开支;第五,优化利润结构,现在整个行业的主要收益来自投资,今后应该考虑未来经济的走势,加大死差收益,将其作为稳定的利润来源,减少对利差的依赖,通过控制成本、各项增收,尽量争取实现也有费差。”
万能险不应作为主流产品
近来,在宝万之争的二次发酵下,万能险再次受到关注和争论。
对此,万峰有着自己的思考。“万能险是一种保险产品,但它不是万能的。在国外的监管上(以英联邦为例),开发万能险,除保监会批准外,还需要证监会批准,获得两个牌照才能开展业务。”
“万能险的特点是交费灵活、进取自由。但需要关注的是,第一,如果一款产品,客户想进就进,想走就走,这会对公司稳定性产生什么影响?第二,万能险的主要收入来自收取基金的费用、管理费等,这些费用能不能支撑公司的长期发展,可能开始费用较高,那之后呢?第三,业务波动性是无法控制的,当下的投资回报较低,但各家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仍然较高,这是因为如果不是保证高收益,客户随时会赎回;第四,美国、加拿大也有万能险,加拿大递延税养老保险中规定,政府允许毛收入的18%购买保险的储蓄产品、信托的理财产品、万能险产品等,但在65岁之前不能退保,如果退保需要补税,而我们没有相应的制约因素。”
在万峰看来,万能险不是保障型产品,保险公司可以做,证券公司也可以做(类似的业务),保险的本质是保障,不应将理财型产品作为主流产品。这是一种战略选择的问题,保险公司如果发展理财型产品,是在大金融领域和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竞争,保险公司有什么优势去竞争?所以还是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