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期参与职业年金法规和相关配套文件前瞻性研究的主要机构,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年金总监李连仁,对此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在昨日接受上证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职业年金存在与企业年金类似的保值增值诉求,预计操作风格也以谨慎和风险分散为主,同时需要在战略配置模式上进行创新。“考虑到投资收益因素,预计五年后职业年金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
职业年金年均增量约1500亿
与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所不同,职业年金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强制性补充养老保险,且有政府财政保底投入,由此可确保职业年金的稳定增长,可以说,其刚性需求带来的业务潜力巨大。
那么,未来职业年金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据李连仁分析,“全国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近4000万人,单位及个人合计缴纳职业年金费用为工资的12%,预计全国职业年金的缴费可达年均1500亿左右,考虑投资收益因素,五年后职业年金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
延续企业年金稳健投资风格
同属于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已有十多年成功运作经验的企业年金,被视为未来职业年金运作的参考样本。这一点,其实从《暂行办法》的细节中便可窥一二。
李连仁分析说,“职业年金延续了企业年金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的基本治理结构,即受托和托管资格不兼任,受托和投资内部独立,管理人之间关系明晰、相互制衡。并根据职业年金实际情况,增加了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作为代理人,履行账户管理职责,既提高了管理运作效率,也更好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信息安全。”
最关键的一点是,由于存在相同的保值增值诉求,职业年金的投资风格也会延续企业年金的长期稳健基调。“从《暂行办法》中可以看出,职业年金的操作风格也会以谨慎和风险分散为基本原则。”不过,李连仁表示,与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相比,《暂行办法》中删除了万能险和投连险产品,“我们推测,监管部门意图规避保险产品底层资产不透明可能给职业年金资产带来的风险。”
其实,关于基金安全和风险控制的内容基本贯穿了《暂行办法》全文。“全文共20次提及‘风险’、4处强调‘安全’,在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信息披露和监督检查等核心章节,都设计了多重安全和风控机制。”李连仁举例说,比如投管人要对投资风险控制和评估,并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专项弥补投资亏损,实现基金的独立管理和公平交易。
“2012年至2015年,企业年金的平均收益分别为5.68%、3.67%、9.3%和9.88%,没有年度亏损。”在李连仁看来,历史数据显示,企业年金投资实现了长期稳健增值的目标,未来职业年金基金在谨慎的投资政策框架下,也可以保持长期稳健的基本特征。
新业务将引金融机构肉搏
在目前企业年金市场增量有限且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职业年金的出现,无疑开辟了参与各方的业务蓝海。那么,面对年均千亿的市场规模,究竟哪些机构能够分到一杯羹?
据了解,目前,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的管理机构有保险、银行、基金、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其中,拿到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牌照的有保险、基金和证券公司。这意味着,继企业年金之后,各类金融机构摩拳擦掌、又将在职业年金上展开一场肉搏战。
从企业年金的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保险类机构或许更占上风,尤其是具备多类管理牌照的养老保险公司优势较明显。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和中国最大的年金管理机构,平安养老险已然体会到了这种格局悄变前的征兆,并已率先成立了专门的职业年金部门。
那么,作为受托人和投管人,如何保证职业年金实现长期稳健增值的目标?对此,李连仁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受托人必须要做好四方面的战略资产配置。首先,要加强战略配置模式的创新,应用科学的战略资产配置模型,进行量化测算,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其次,应加大稳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减少二级市场波动对收益带来的冲击;再者,投管人应严格执行止损政策,把投资收益回撤控制在一定幅度,以控制本金亏损的可能;最后,应强化养老金产品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