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来,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和投资比例不断放开,保险资金已经能投资创业板、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工具等领域,保险机构成为金融市场中投资领域最广的金融机构之一,资产配置的自主权也不断提升,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被激发出来。
市场化改革带来资金运用效率的提升,效果是直观的。举例来说,2013年,保监会将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资管产品发行方式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后,当年注册产品的规模达到3688亿元,超过了过去七年的总和。目前,保险行业形成了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投资计划和私募基金等五大类保险资管产品。4月底的数据显示,五大类产品累计注册规模已经超过1.8万亿元。五大类产品不仅给保险业带来了更具市场化的回报,也令保险业培养了自己特有的产品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保险资金运用需要顺应经济增速换挡的发展规律,可谓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今年以来,保险业投资压力骤增。根据笔者的调研,有公司甚至认为是“十几年来最难的一年”。究其原因,既有利率下行背景下优质资产荒的压力,又有早前发展过快留下的后遗症,还有直面大资管、大金融感受到的竞争压力。
如果说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常态下保险投资遭遇的问题,依然要借助市场化的手段,即进一步放开前端,让保险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研究符合保险资金特性的投资模式,提升挖掘资产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同时管住后端,强化公司风险管控机制的完善,通过强化信息披露等方式加强市场监督。
目前,保险投资范围仍有一些限制未放开。比如,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股权投资仍存在着行业范围的限制,目前集中在交通、能源、市政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领域,随着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可以考虑扩大险资投资的行业范围;又如,目前保险资金尚不能投资黄金,而黄金在应对各种危机和通货膨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宜纳入保险资金投资的范围。
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再下一城,将再次释放行业增长动能,让保险机构对自己的投资选择和风险判断负责,在竞争中完成能力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