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立下大功的农贷险诞生于2008年,但在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遭遇滑坡,此后一度低迷,最近两年,部分保险公司又开始恢复这一业务并正在加大发展力度。在农业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农贷险市场前景可期,但整体来看,目前,农贷险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保险机构既需要把市场做大,也需要加强风险防范。
涉农贷规模持续增加
在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涉农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加,也给农贷险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谓农贷险,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如果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还贷义务,在等待期结束后,保险公司将按约定赔付放贷人的损失。
涉农贷款的增长可以从部分数据中管窥一豹。比如,截至今年3月末,山东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386.2亿元,同比增加43.34亿元。湖北省涉农贷款余额8240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高于平均贷款1.6个百分点。“有了金融支持,有利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平。”华安保险信用保证险事业部三农室高级室主任刘立民表示,农业的现代化、农村土地的流转、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都产生了较大的贷款需求。
尽管涉农贷款需求劲增,但农民贷款难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农贷险曾经在为农民提供贷款帮助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农贷险也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最近两年,部分保险公司又开始恢复这一业务并加大了发展力度,尤其是今年以来,信用保证保险市场热度不断升温,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互联网给信保业务带来的机遇外,农村信保也是一块值得挖掘的宝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近日指出,目前农村信贷仍存在3个问题,包括农业风险缺乏管理、农户贷款效率不高、农村信用体系缺失。反过来看,这些问题正是农贷险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有了农贷险,银行等放贷人更愿意放款,农民贷款将变得更加容易,流程更加简便,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刘立民表示。
农贷险的烦恼
尽管市场前景可期,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涉足这一业务的财险公司并不多,仅人保财险、华安保险和中华联合财险等少数几家财险公司进入了该领域,整体市场规模不大,而其背后的原因也正是农贷险发展面临的烦恼之一。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为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少银行涉农贷款业务的利息可享受利息税减免政策,在担保行业方面,国务院也提出要落实好融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等相关政策,但是农贷险目前完全是按照商业保险的政策来监管,并无任何税收方面的优惠或保费的补贴支持。
“尽管现在农业保险发展较快,但大多是政策性商业保险,必须在保费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推动下,该市场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该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农贷险既没有纳入农业保险的范畴,无法享受保费补贴等政策,未能很好地激发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同时,农贷险保费也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未能激发保险公司的参与热情,因此,目前整体上农贷险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从涉足农贷险的市场主体来看,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本身具有农险经营资格,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因此开展农贷险具有一些天然优势,而华安保险目前并未取得农险经营资格,因此只能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据刘立民介绍,信用保证保险本就是华安保险的重点业务之一,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在“助学助农”的思路下,该公司非常注重农村信保业务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逐步探索出“企农保”、“政农保”、“银农保”和“扶贫保”等多种模式,与大型现代化农业企业、政府、银行以及普通农户进行合作,在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等方面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办法。
通过规范贷款流程、加强事前风险控制的措施,刘立民认为,农贷险在给农民增信、帮助他们便捷获得贷款的同时,也能给险企带来盈利。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该公司2015年承保的农贷险已经有16%到期,目前尚未有损失发生。“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农贷险没有风险,我们也意识到潜在风险,例如农民家中出现因病、因灾致贫需及时救助,骗贷、冒名贷款、改变贷款使用用途或担保方挪用贷款的现象并未完全杜绝等,这些都是需要险企去履行责任或进行风险的控制。”他表示。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今后农业保险经营资质进一步放宽,或者农贷险能享受政策支持,参与的市场主体将会增多,市场规模也将做大,但竞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而目前的市场还远未到充分竞争的程度,险企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