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副局长杨立旺表示,保险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在中国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四川保险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为中国保险业带来重大政策红利。到"十三五末",保险深度要达到5%,密度要达到3500/人。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更是要求。四川是人口大省,寿险业可挖掘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我们要始终贯彻“新国十条”这条主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政策的红利变为实实在在的保费和利润。”
全国首份城乡家庭寿险保障需求调查报告出炉
2015年,四川省保费规模达1267.31亿元,位列全国第5;其中寿险保费规模为819.95亿元,产险保险规模447.36亿元,保险深度达4.30%,高于全国的3.76%;保险密度为1566元/人,排名全国第18名,全国平均1797元 /人。
据介绍,为了反映出成都市城乡居民家庭保险消费的真实情况,2015年即由保险监管部门、学术界和寿险公司开始实施的四川(成都)城乡家庭寿险保障需求调查通过持续数月的实地调查,采集了大量数据样本,搜集了真实完整的成都市家庭寿险保障需求相关信息,为后续建模分析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进而指出了四川(成都)城乡家庭寿险保障需求的若干特征。在保险学专家卓志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四川保监局、四川保险学会、西南财经大学和太平洋寿险四川分公司多方协力实施,《四川(成都)城乡家庭寿险保障需求调查报告》完成,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第一份针对城乡家庭寿险保障需求的调查报告。此次报告成果顺利发布,为监管单位强化行业监管、推动四川寿险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填补了四川省乃至全国寿险行业研究的一项空白,对于四川保险行业发展也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据了解,第一阶段完成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购买险种的分布、购买渠道的选择以及实际购买金额等方面。45.52%的成都人购买了商业保险,购买最多的三个险种依次为:人身意外险27.44%、车辆保险25.26以及健康险14.7%。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人生意外险、养老保险和健康险作为补充保险的人数最多,说明意外风险和健康风险是成都人更为关注的两大类风险。另外,选择子女教育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理财类保险作为补充保险的人群比重相对较高。
成都人倾向于储蓄等保守型的理财保障方式
杨立旺表示:“尽管行业的业务规模已经很大,但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依然稀缺。保险有效供给依然不足。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落实到我们保险行业,就是要用有针对性的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城乡居民对寿险的购买更多的出于生命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的需要。然而,问卷调查结果也突出表明一个现象:成都人的保险认知程度现阶段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57.372% 的受访者不了解基本的保险知识;33.3%的受访者对近两年来的相关政策毫不知情;20%左右的受访者对其个人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内容不甚了解。
仔细梳理《四川(成都)城乡家庭寿险保障需求调查报告》后发现,成都人天生更倾向于储蓄等保守型的理财保障方式。55.45%的人愿意购买社保以外的补充商业养老险和健康险,并且在这部分人群中,38.67%的人群愿意支付1000元以下,40.19%的人群愿意支付1000-5000元。表明社保和储蓄的替代效应十分明显。退休后,39.06%的人选择以社保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31.83%的人以个人存款作为生活来源,只有14.27%的人以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生活来源。
购买商业保险时,44.6%的受访者最希望通过保险公司柜台的渠道购买保险产品,而只有31.49%的受访者希望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渠道购买保险。普遍选择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其次是给父母、子女与配偶购买保险,三者险比例相当。目前寿险仍然主要是相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品,该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身就相对较高。年缴费额在3000以上的消费群体达到66.83%,接近75%的受访者选择8000元以下的商业保险年缴费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