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力促之下,中国也将出现这样的专业性保险公司,专而精、小而美。嗅觉灵敏的资本先行一步闻风而动,在对保险牌照趋之若鹜的同时,路径选择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即不再如过去一窝蜂涌向竞争激烈的传统产险、寿险领域,而是转身抢占尚待挖掘的专业保险细分市场。
照护保险牌照或破冰
在近期递交保险牌照申请的队伍中,一家名为“长期照护人寿保险公司”的筹备团队,引起了保险圈人士的关注。一旦这家公司拿到“准生证”,对于国内保险行业的意义可谓深远:这意味着,需求巨大的养老护理保险市场将迎来专业化、法人化运营,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的类型更趋细化与创新。
从上证报获悉的独家信息来看,长期照护人寿保险公司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所属的中国老龄产业协会金融涉老服务发展委员会牵头发起设立。从股权构成和资本实力看,10家股东各占10%的股份,股权相对分散,股东从事的行业包含地产、科技、互联网、化工、有色等多个领域。
从其上报给监管部门的申请材料来看,它的运营模式为“照护保险+护理服务+产业链投资”,目标是实现养老护理全产业链延伸,金融产业化整合;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上,主要开发三种类型的长期照护产品——定额给付型、实物给付型和费用报销型。
长期照护保险需求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失能化。而医疗护理成本不断攀升的背后,蕴藏着养老护理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受经济发展等历史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长期照护尚属空白,而目前政策支持各种类型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发展,商业长期照护保险此时起步或许恰逢其时。
牌照圈完如何玩转是考验
长期照护人寿保险公司只是资本转道介入保险业的一个缩影。行业信息显示,近两年来,各路资本开始转向再保险、健康保险、相互保险、信用保险、互联网保险、保证保险等专业细分保险领域,保险牌照的申请种类更趋多元。
背后的原因:一是在政策面,出于避免同质化竞争、扩大保险市场供应的考虑,专业性保险公司渐受政策鼓励和支持,监管部门在新设保险公司审批中开始对专业性保险公司有所倾斜;二是传统产险、寿险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相对而言专业保险领域竞争尚不充分;三是股东在相关领域往往有一定的业务协同优势,可借势切入细分保险市场。
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即便是成功拿下保险牌照,之后还有更多的磨炼与挑战。创新往往与风险相伴而生,专业细分保险领域这一看似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满地黄金”背后,却是对专业性保险新主体在资金、能力、技术、人才、行业标准、产品精算数据基础等极度匮乏下的多重考验。
业内不乏鲜活的前车之鉴:如果股东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管理团队没有破釜沉舟的干劲,市场定位随波逐流、产品形态复制雷同,那么,“从专业性保险牌照上实现盈利突破口”终究只是黄粱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