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畅财险筹建遇“红灯”
近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不予许可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的批复》,批复内容称,经审核,相关多家公司提交的关于申请设立“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材料反映出多方面问题,经研究,决定不予许可其筹建。
具体而言,胜利精密、鱼跃医疗等公司申请设立的保险公司将主业定位为科技保险,但从经营发展规划等材料看,没有论证形成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未对科技保险的范畴作出较清晰界定,有关业务和盈利指标测算不准确。而且,截至2013年末,主要发起人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净资产与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的差额无法覆盖本次出资额,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的要求。另外,主要发起人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母公司亏损;发起人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亏损,截至2013年末留存收益为负,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财务状况良好稳定,且有盈利”、第十五条“具有持续出资能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要求。
这也成为近一年来保监会公布的不予许可筹建保险公司的新案例。2015年1月,保监会认为苏宁电器等多家公司申请设立寿险公司材料反映出拟设立公司发展模式定位不明确,对养老保险的可行性研究不深入,无法证明该项目具备充分的可行性,且个别发起人不具备充足的出资能力的问题。另外,保监会认为成都国腾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申请设立财险公司材料反映出主要发起人净资产不足,个别发起人不符合“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要求,拟任总经理学历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问题。上述两公司筹建申请均被不予许可。
《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明确,境内企业法人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应财务状况良好稳定且有盈利。持有保险公司股权15%以上,或者不足15%但直接或者间接控制该保险公司的主要股东,还应当符合“具有持续出资能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以及“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等条件。
产业涉“险”要求从严
近两年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产业资本相继谋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保险业务资格,成为资本市场中的常见现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超过50家上市公司已经或拟介入保险业务。在参与方式上,增资、收购、新设等途径均有市场主体选择。此外,另有至少30余家上市公司拟收购保险公司股份或新设保险公司的申请正等待监管部门批准。
实际上,分属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在介入具体的保险业务板块方面都有相对明确的指向性,通常以产业协同为基础拓展保险业务。一方面,部分意在打造大金融平台的上市公司将保险牌照视作各金融牌照中的重要一环而积极争取;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从自身所在的板块的特点出发,涉足寿险、车险、农险、健康险、互联网保险、自保或互助保险、再保险等业务。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增资、控股保险公司是传统实业转型提升实力的表现,不但转变了公司的行业性质,净资产也可以大幅提高。在保险行业前端利率基本放开的背景下,产业资本所设保险公司首先会在产品端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而在投资端的影响表现为,各个险企之间的投资理念会逐渐分化,在资产配置上的差异化也将显现。
分析人士表示,从近两年保监会批复的情况来看,产业资本寻求设立保险公司,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要求,并不能“长驱直入”。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外公司看好保险业并谋求参与展业,预计监管部门也将严格审核发起人的资质,以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