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高省30%
中国的医保制度,覆盖人群之广,体系之复杂,堪称世界之最。目前,城镇有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农村有新农合,已基本做到人人有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体制机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比如,不同人群享受医疗标准不同,不同体系之间难以对接,重复参保、重复投入问题,等等。“碎片化”的设计注定无法适应流动性的社会,可以说,整合城乡医保实为大势所趋。
两轨合并,显然不是出台政策就能立竿见影。由于发展程度的问题,不仅城乡缴费标准不一,省份之间也有不小差距,这直接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上,城市优于农村,东部优于中西部。整合这些标准,确实棘手,完善筹资机制是重要一环。目前,医保筹资一直是政府出大头,民众出小头,医保收支不平衡加剧,机制正常运作受阻。走出这一困局,需要创新筹资机制。而今,在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正是应时之举。
缴费筹资是一头,根本上还要实现便民利民、公平正义。城乡医保整合了,缴费比例提高了,但“看病难、看病贵”若无缓解,恐怕就与改革初衷南辕北辙。政策出台开了个好头,完善保障系统则是关键所在。一方面要搞好制度设计,在经办服务模式,资金管理上不断创新,各部门之间关系也要协调衔接好;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标准,要让群众用得起药,看得起病,报销支付跟得上。下好医保这盘棋,需要整体谋划、宏观布局,需要大处着眼、小处落子,真正为民托底,为社会发展培本固元。
医保是家庭的事、社会的事,更是国家的事。把制度设计做好,让民众弄明白、搞清楚,把措施落实到位,才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