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拟申报国家级保险创新试验区 保监会初步认同

沃保整理
2015-10-20 09:36:07
100
宁波拟申报国家级保险创新试验区,计划年内形成方案上报国务院,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宁波金融办主任姚蓓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保监会和浙江省都已经初步认同了宁波的申报意向。

这座地处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浙江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得天独厚拥有的港口,令它形成了中国一个外向型、港口经济城市,而保险业在这座城里,正起着基础性和引领作用。

姚蓓军对记者表示,宁波要真正把保险融入到社会公共治理中,成为新经济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和渠道。

对于宁波这样外贸和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而言,近年来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很大,宁波市的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如何起到提振作用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首要难题。

姚蓓军认为,金融中保险跟政府工作最贴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险是非常重要的抓手和渠道。宁波市委、市政府、保监局、各县区等各级部门达成的共识是,在工作中找到保险这个工具来解决问题,推出了一项又一项创新。

现在,为什么要申报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涌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宁波的很多创新想法还有赖于各大保险公司总部的支持,需要保监会甚至更高层面进一步协调。

在宁波的保险公司大多都是分支机构,要有创新都需要总部审批,而现在,很多创新就通不过。姚蓓军表示,未来如果成立了国家级的试验区,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推动起来会更顺畅。

宁波在申报国家级保险创新试验区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宁波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较发达,宁波有实力有财政支持,同时,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也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宁波方面也在推动,希望有立法的突破。

此外,宁波还是全国首个“会省市共建”的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获批示范区一年多以来,宁波成为全国保险资源“集聚区”和保险创新聚焦点。先后推出巨灾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小贷保证保险等一系列政府和险企联动的创新保险产品,设立首家农村保险互助社创新保险组织形式。

危机破局的保险路径

宁波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都是为了解决政府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难点和痛点。

比如宁波在国内首创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即“金贝壳”保险),就是由当地金融办会同监管部门推出。

背景就是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宁波作为外贸大市,一大特点是出口小微企业占80%,这些出口小微企业特别受到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当时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小贷险也因此应运而生。

小贷险从2009年至今在宁波试点7年来,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6000家小微企业和农户获得贷款104亿元。2015年宁波市财政系统出资3500万元资金,对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小贷险的风险给予补偿。

小贷险业务开办初期客户主要由银行端发起,从2012年开始保险公司也主动发起客户,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银行方发起业务的模式:银行先对借款人材料初步审核,将符合条件的交由金贝壳运营管理中心核保,核保通过的客户交由银行办理贷款手续,银保双方和借款人分别签订贷款和保证保险协议,借款人向保险方支付保险费,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二是保险方发起的模式:前端的客户受理、评级准入、尽职调查、提交审核、审核审批、承保意向书出具由保险机构先行完成,然后将整套资料通过业务系统提交给贷款合作银行,银行根据承保资料,进入独立的简易放款业务操作流程,保险端提交业务通过率在90%以上。

据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严巍的介绍,小贷险试点7年以来,不良率为3%左右,定价费率3%左右,加上财政补贴,基本达到盈亏平衡。

而从政府财政来讲,3500万财政资金的投入则撬动了100亿的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财政杠杆扩大了将近300倍。

难题的破解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结合,单纯依靠商业保险或者纯粹依靠政府,都是不行的。姚蓓军认为两者结合才是最有效率的解决之道,“政府要干事情,要学会借助市场的手。”

举例来说,小贷险如果单靠政府推动,商业保险公司没有积极性,做不下去。而宁波的保险行业积极性为什么这么高?目前在宁波的保险公司申报的保险创新项目已达110余项,这不仅因为有政府补贴,更因为政府补贴他们开拓新领域的业务,还有钱可赚。

小贷险不良的70%由保险公司来承担,同时政府每年给予财政补贴。同时,保险公司有了新增加的客户和业务,还是有微利。但现在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等经济发展好了,这块新的市场将会带来更可观的利润。

巨灾保险的宁波解法

“海定则波宁”是宁波市名之蕴意。1594公里长的海岸线为宁波经济带来了无穷的活力,也让其经常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每年7-10月的台风是宁波每年一遭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正因如此,巨灾保险在宁波从酝酿到落地不足一年时间。2014年11月,宁波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实施,成为全国第三个巨灾保险试点地区,也是第一个保险责任涵盖人身伤亡与家庭财产损失的巨灾保险方案。2015年8月巨灾保险正式实施。

宁波的巨灾保险制度,既参考国外成熟巨灾保险制度和国内试点城市的做法,又结合宁波实际及近年来大灾理赔经验,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着力解决政府最关注、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在2015年巨灾保险正式实施的8月,就碰到灿鸿台风。报案户达6.7万,保险公司派出了700个理赔服务人员,加上3400多个基层协管员,完成勘察,理赔的定损在一周之内全部完成。

这让宁波市民切身体会到了保险在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坚持了政府在灾害救助中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保险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灾害救助体系中的作用。

短短一个星期,保险公司就完成了6.2万户受灾居民的损失查勘工作,并完成了近5万户的定损工作,累计定损2812万元,灾害救助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居民损失得到了补偿,而且促进了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共救助体系的建立。

下一步,宁波还将扩大巨灾保险的覆盖面,探索将危化品公共安全责任险、农业保险等也逐步纳入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

此后的10月宁波又遭遇了台风“杜鹃”,两次累计保险公司赔付了近8000万元。而政府购买巨灾险保费的资金仅3800万元,杠杆接近三倍。

姚蓓军表示,巨灾保险对自然灾害的救助更加高效、精准、公平、透明,这是以传统政府为主的单一救助体系难以实现的。

反哺实体经济:催生区域金融生机

险资也在反哺助推实体经济。

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获批以来,近百亿“险资入甬”,改善了宁波的社会与项目融资结构,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直接融资路径。

区域存贷比的高低与当地经济环境、金融生态密不可分。姚蓓军表示,宁波市银行业的存贷比超过100%,经常是103%-104%的之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宁波地区的资金流入比较大。

“存贷比倒挂说明资金需求旺盛,经济发展有活力。宁波金融机构效益非常好,以前新开业的银行分支机构当年都能盈利,包括外资银行,金融生态曾被评为全国第一,不良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即使在目前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宁波市银行业的平均不良率也只有2%左右。” 姚蓓军说。

宁波市银行业的存贷比自从2011年首次超过100%,远超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存贷比的高企,从银行盈利的角度来讲,意味着银行盈利变好;对地方金融而言,又说明了宁波市资金利用率高,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

谈及存贷比倒挂的原因,姚蓓军表示,宁波民营经济较发达,企业效益好,银行信贷自然相对较倾斜,就此形成了一个资金洼地,尤其是大型银行在信贷上的慷慨解囊,存贷比就很容易上去。

截止到今年七月末,宁波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2.4万亿,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1.53万亿、1.54万亿。

浙江地区发达程度不同,宁波地区是最先对经济放缓有反应出来的区域之一。姚蓓军说,“我们很早就感受到寒流,相信也将是最早看到转机的区域。”

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此前也曾对记者表示,政府要借助保险的力量,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举例来说,出口信用险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举一反三,外贸、进口等的相关险种都可以研究。

外贸在宁波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宁波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服务,防范企业“走出去”中的经济风险。

一个数据可以证明,今年1-7月,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宁波市出口贸易超过73亿美元,支持贸易融资超过30亿元。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达36%,这个数字不仅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0
免费获取优质保险方案,
同样保障,
每年最高省30%
全站导航
推荐 保险头条 保险问答 计划书 险种测评 金融 保险产品 关于沃保
买保险
保险问吧 业界要闻
卖保险
保险资讯
沃保专区
金融知识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