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动理赔”由系统实时监测飞机是否按时起飞,在航班延误超过30分钟时,就自动给投保人发出微信红包作为赔偿。
“上星期飞上海的航班延误近4小时,我买的航班延误险现在理赔给我了。”某传媒公司的员工昨天在社交媒体上报喜。这段日子,深圳、广州、上海相继进入雨季,航班正常率猛降,导致航班延误险各发售方的业务量猛增,增幅最大者可达同期的一倍。新产品也接踵而来,投保、理赔门槛明显降低,但是实际意义不无博眼球的意图。
【销量同比增100%以上】
往年到了7、8、9月份,航班才进入延误高发的季节,购买航空延误险的旅客会增多。但是今年入春以来,南方多次遭遇雷暴雨天气,航班秩序提前进入乱季,比如5月4日深夜至5日凌晨,广州持续数小时暴雨,广州白云机场约80个航班取消,延误1小时以上的航班达到约70班;5月20日,受大范围强降雨影响,广州白云机场飞往各个方向的航路都有流量控制,白云机场出发航班几乎全部取消,机场人满为患;5月11日、5月19日、5月20日,深圳机场取消的进出港航班每天达100班;6月2日,上海机场受暴雨影响,一早发出航班延误红色预警,进出港航班通行能力下降70%左右,繁忙的京沪航线接近全天停航状态。
广州、深圳、上海等枢纽机场出现的航班大面积延误,意外带动了航班延误险提前热销。“今年航空延误险的销量,同比已增加了100%以上,预计到了夏秋台风暴雨高发季节,延误险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这是携程旅行网昨天传出的消息。
“携程大数据研究发现,购买航空延误险的客人,超过六成是男性,且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这个年龄段。如果按出行目的划分,商务旅客是购险的主力军,进出北上广深等地的投保人占比接近40%。”携程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民航条例,因恶劣天气、航路管制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航班延误,航空公司通常不予赔偿,但旅客如果购买了航班延误险,无论是何种情况造成的延误,都能获赔。
“目前,携程网上每个月都有超过一万名购买航空延误险的旅客获得赔偿。有一名旅客,今年以来曾4次购买延误险,恰好4次都碰到了严重延误,可谓"最不幸的幸运儿"。”该负责人透露。
昨天,某传媒公司员工在微博上张贴了微信截图,是另一家在线旅行网站提醒他,所购买的延误险已经理赔完成,“不曾想到,从天而降300元。”他解释,上星期乘坐了飞来上海的航班,遭遇近4小时的延误。他出行前出于好玩,购买了航班延误险,小赚了一笔。
与此同时,没有购买航班延误险却遭遇延误的旅客,在微博上很是懊悔,其中一位在6月2日2235写道,“我从7点等到现在,然后还要再等两个小时才起飞!!!我为什么不买航班延误险!!!”
【微信红包理赔博眼球】
笔者注意到,发售航班延误险的机构较多,有保险公司独自提供,也有航空公司、旅行网站、银行联合保险公司推出。航班延误险一般每份20元,一般都规定,起赔点为发生了4小时及以上延误。但是,随着新的发售机构相继涌入,购买门槛、理赔门槛都趋于下降。
“20元微信支付购买,最高赔付210元……只要飞机没有起飞就赔……不需要准备任何理赔材料,系统自动微信发红包……”这是一则在微信上传播的航班延误险广告。人们乍一看,觉得很合算,一位经常去北京出差的先生认为,“延误半小时很正常,花20元钱就能钱轻松赚10元。”
之所以能赚10元,是条款中的赔付标准与常规的航班延误险不一样,它分门别类、明码标价,“从开始延误起,延误30分钟即可获得30元赔偿款,延误60分钟再获得60元赔偿款,延误120分钟再获得120元赔偿款,累计最高210元。”
但是仔细推敲会发现,投保这一产品的前提是,必须已经订好了具体的机票,也就可以理解为这款航空延误险只保障单次航班延误。而且人们在投保时发现,不少航班对应的投保选项显示为“已售罄”。客服部门解释,每个航段可供发售的航班延误险是有限量的,并非向每位旅客敞开发售,建议旅客在起飞前4天购买这款航班延误险。
有分析认为,发售机构故意控制销售量,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博眼球意图,该发售机构对实际销售量不怎么追求。
由于较多航班延误险以附加险的形式搭配在航空意外险中,投保人花20元就能够享有航空意外和航空延误双重保障,因此,保障单次航班的航班延误险,其发售机构似乎没必要高调推广。
一位财险公司人士质疑,“别的延误险都是延误4小时才能赔付300元到400元。这款产品虽然门槛降低,但是保障额度也相对较低。”据悉,一般航班延误险最多可赔付延误8小时的航班,限额在600元左右,但是这一微信上推广的产品,赔偿额最高只有210元,保障力度有限。
【“自动理赔”或成趋势】
新出的航班延误险不能一味博眼球,需要端出货真价实的筹码。“自动理赔”就是微信上售卖航班延误险的某公众号的杀手锏。
此前,各种机构推出的航空延误险,理赔申请资料包括了保险出险/索赔通知书原件;电子客票行程单或机票确认单、登机牌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或护照复印件;签购机票时所使用的信用卡正面复印件等;通常10个工作日才能回复索赔者。
无论是航空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还是银行信用卡部门与保险公司合作,相同点都是“被动式理赔”,即需要投保人自主申报。即便购买了延误险且达到理赔条件,一些旅客在索赔时也容易遭遇保单信息不全导致索赔无门。
而“自动理赔”不需要投保人提供任何理赔材料,是由系统实时监测飞机是否按时起飞,在航班延误超过30分钟时,就自动给投保人发出微信红包作为赔偿,难怪一些投保人觉得很好玩。
承诺“自动理赔”的发售机构已非个案。笔者了解到,阿里巴巴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售的航班延误险,在飞机晚点后,系统也会自动判断,在航班落地后24小时内,将赔偿金打入投保人的支付宝账号,无需旅客申请。在“飞常准点”的页面,30元一份的延误险,起赔点是航班延误1小时,延误每增加1分钟就加赔1元,上限为300元,理赔款在旅客下飞机后自动到账。
“自动理赔”被保险业视为创新,未来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是有必要指出,买家永远不如卖家精明。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意外险等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对赌,如果意外果然发生,保险公司就输了,如果意外没有发生,保险公司就赚钱了,“为了让自己赚钱的概率更高,保险公司会在精算师计算后才推出相关的保险产品。在这场对赌中,保险公司的赢面总是比买保险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