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增量业务有限、存量过度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年金业务连年亏损亦是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倒逼养老保险公司谋划转型,即加速布局资产管理业务,最终向养老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最近,关乎养老保障体系的新政不断释放市场空间,养老险公司转型恰逢其时。
年金管理费仅万分之八
企业年金本是养老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在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属于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主要形式。然而,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企业年金市场新增容量着实有限。
“除了效益好的央企、国企和少数大型民营企业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基本保险的缴费负担下,多数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建立企业年金。”一家养老险公司内部人士私下向笔者透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底,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参与率为0.4%,职工参与率仅为5.83%。
新增容量有限,抢食者却与日增多。近年来,企业年金业务的参与主体获批提速,他们在存量年金业务上大举“厮杀”,激烈的竞争致使企业年金管理费率低,直接导致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连年亏损。
以受托管理费为例,业内人士透露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收费上限是千分之二,行业自律公约规定的收费下限是千分之一。而据笔者了解,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费的平均收费仅在万分之八左右。
当然,管理费率低只是导致企业年金业务亏损的其中一个原因,在制度设计、执行层面等方面也存在各种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以单一的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险公司的经营方向,显然,这条路是很难走下去的。越来越多的养老险公司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与迫切性。
向养老资产管理转变
从笔者目前了解到的行业动向来看,养老险公司眼下转型的步调基本一致:向以年金为主体的养老资产管理领域进军,提升投资的规模效益;并由现有的企业为主的团体客户经营,向企业和政府及其辖下的个人客户全面经营转变,即意味着由B2B转向B2B2C模式。
转型的政策障碍已除。近两年来,监管部门相继给养老险公司下发了“养老资产管理”、“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资格”、“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创设资格”等牌照,具备了向养老资产管理转变的先决条件。
笔者留意到,在拿到牌照后,一些养老险公司开始悄然谋转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批由养老险公司发售的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起售门槛较低,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大部分投资型保险产品。针对个人的养老保障产品,俨然成为养老险公司竞相挖掘的“蓝海”。
与此同时,关乎养老保障体系的新政也在不断释放着市场空间。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二支柱中的新生事物,职业年金政策已于近期出台,而作为第三支柱中的重头项目,“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预计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出台,这将使得养老险公司的业务来源更趋多元化。
一家养老险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说,将持续跟踪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进程,积极争取参与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运作。“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利好政策出台,有助于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如,职业年金、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细节加快落地和完善;希望继续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深化养老资产管理牌照内容,继续扩大业务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宽,另类投资等创新业务的展开,养老险公司也面临人才不足的压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养老险公司开始与信托、基金等公司竞争人才,并且从互联网公司高薪挖角,尤其青睐客户体验、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以增加C端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