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月4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下调准备金,对银行、保险这一块是肯定有利好。
此时降准的四原因
这一次央行的降准并不出乎意料。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央行在此时选择降准,主要原因有四。
第一个原因是,2014年的12月,以及今年1月份,宏观经济加速下探,中国经济面临通缩的风险,同时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在下降。这些基本面因素导致央行的压力较大,致使央行降准。
第二个原因是,央行在之前动用的释放流动性工具,并没有充分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造成市场对降准的期待较高。
第三个原因是,存款准备金率在正常情况下是10%到12%,经济过热时大概是16%-18%,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2005到2011年国际收支占到GDP的5%,甚至更多,2014年顺差占GDP只有2%。所以综合来看,再维持较高的准备金率没必要。
第四个原因是,财政政策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赤字给货币政策造成压力。
所以,总结起来,这是2015年的第一次降准,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同时,钟伟还预测,从CPI数据来看,物价水平处于低位,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通货膨胀的危险,而是通货紧缩的危险,所以在2015年还会有降息。降准和降息的具体次数需要看具体的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四季度中国资本项目逆差900多亿元,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占款收缩,并且在去年12月出现了1200多亿元的负增长,随着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增加,未来几个月外汇占款仍将出现趋势性下降,央行仅靠逆回购、MLF等政策工具补充流动性属于治标之策,此时降准显得尤为必要和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