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2012年10月保监会放开险企信托产品投资到今年6月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险企信托产品投资余额从零飙升至2805亿,险企迅速膨胀的信托产品投资,一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根据保监会于近日发布的“关于保险公司投资信托产品风险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186号文”)显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78家保险公司(集团)共投资信托计划739笔,涉及32家信托公司,累计投资余额2805亿元,占当季度末保险行业总资产的2.99%,较一季度末增加768亿元,增长37.7%,较上年末增加1363亿元,增长94.5%。
“险资潜力不容小觑,自从监管层放开保险资金投资信托,险资就是业内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竞相追逐的机构资金,而信托项目收益率较高,相对稳定,同时与险资的负债久期相匹配,这也是险企选择信托的原因,二者在业务上有契合点。”一位证券分析师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信托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其背后的风险逐渐浮出水面。
集合信托“单一”投资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份,保监会就在此前发布的“38号文”中,明令禁止险资“不得投资单一信托”,并且对信托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只是对保险资金投资集合信托进行允许,而没有许可其投资单一信托。
据了解,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后者比前者要求更加严格。以保险资金的运用风格看,后者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在实际操作中,“刚性兑付”也一般出现于集合信托。
而根据186号文的披露,由人保寿险投资的“中诚信托-理财贰号单一资金信托计划”,虽然是由于其资基础资产不明确而被“点名”,但投资单一资金信托计划本身已涉嫌违规操作。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表示:“保险资金投资单一信托,已经涉嫌违规操作。此外,目前的集合信托一般在3年以内,而根据186号文却显示,投资5年期以上的信托占到保险资金投资信托的52.9%,可见,投资单一信托恐怕不是个例。”
而根据记者查阅的数家险企参与的集合信托计划,险企的投资金额也往往与该集合信托计划的募集金额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监管层不断强调险资不得投资单一信托,同时加大在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的监管力度,是出于规避信托通道业务风险的考虑,但实际上险资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对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外的信托投资,这样信托项目就有可能沦为部分险资的“灰色通道”,这在监管上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
房地产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占比51%
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看,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尽管78家险企投资的信托计划规模仅占当季度末行业总资产的2.99%,但这项产品的累计投资余额较上年末增加95%,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41.3%和37.7%。
高速增长的同时,险资信托项目投资也呈现出过度集中的倾向,数据显示,51%的险企信托项目投资集中在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包括合众人寿、国华人寿、百年人寿、信泰人寿、永安财险、前海人寿、紫金财险、正德人寿等公司相关投资占其信托投资的比例均在90%以上。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保险机构“扎堆”现象是由于信托公司的资产投资偏重明显而造成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项目占非证券投资集合信托成立规模的比例为38.68%,相关行业的标的也被保险机构所看好。
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险资投资风格比较谨慎,对信托项目的标准要求比较高,目前总体来看风险可控,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但高度集中的信托项目投资其背后可能暗藏的风险亦不容忽视。据了解,今年以来,相继有中融信托、中航信托、中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的房地产项目被爆出兑付危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年末信托项目兑付高峰的来临,险资房地产信托项目投资也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此外,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市场监管处处长张飙表示,目前信托产品、高收益企业债兑付风险时有发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涉及地方融资平台的占比达到52.56%,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不动产价格下行也可能引发偿付能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