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被看作是退休后收入的最重要支柱。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养老保障账户的缺口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报道说,20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为16.48万亿元,2013年为18.3万亿元,2033年将达到68.2万亿元。梳理有关养老金“缺口”的N个版本,我们发现,各种“缺口说”的背后是人们对于老龄化加速下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层担忧。养老的钱够不够?成为养老之忧的首要困扰。
◎郑秉文:“空账”2.2万亿最早引发关注的养老金“缺口”版本
所谓“空账”,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这是最早引发舆论关注的养老金“缺口”版本。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就曾透露,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5万亿左右,而实账部分仅为2703亿元左右,“空账”达到2.25万亿。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施行的是上世纪90年代确立的“统账结合”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
然而,由于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应对当期发放,加之各地财政实力不同,多数地区不得不在实际上采用了“现收现付制”的方法,即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用正在工作的一代人合计缴纳的28%的月工资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个人账户仅仅记账,上述2.5万亿的记账额由此形成。
◎人社部:结余1.9万亿如无财政补贴多省市已收不抵支
尽管对于养老金的现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此的解读是,就业的人多、退休的人少,缴费的多、领养老金的少,加上财政补贴,因此缺口不明显。然而,多种因素的博弈决定了这种结余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人社部指出,养老保险收入增速之所以快于支出增速,主要得益于中国正处于社保普及的窗口期,每年有几千万人加入缴费队伍。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已经超过2.8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事实上,无需等到他们退休,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缺口苗头,只不过被每年巨大的财政补贴掩盖了。
◎曹远征:缺口18.3万亿这一缺口才是值得关注的长期问题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此前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会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简单来说,如果要维持现在的养老金给付水平,除现在已有的养老金(即上文中所指“结存”)以外,当下这个结点还需要另外18.3万亿的养老金,才可以保证未来70年退休金的发放。
◎建立养老储备金刻不容缓
想要让自己成为“乐无忧”型的老人,摆在面前最现实的一道门槛,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基础。根据本刊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计算,一个老年人想要退休后基本生活无忧,至少需要110万元以上,而想要比较舒适地养老,则至少需要250万元。而且,女性所需准备的养老金这两个数字至少要提高2—3成以上。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个数字如今可能还要更高。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成。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成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等,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成。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没有企业年金,因此个人储备专项养老金显得尤为重要。
◎保险是舒适养老之上选
那么,个人具体如何来规划养老储备资金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有一句被广为推崇的投资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综合各种理财工具的优点,既能为日常生活留出现金流,又能保证中长期有一个不错的收益,可以有效地化解养老压力。
在各种养老理财工具中,保险对于养老而言又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个完整的养老理财组合中,保险毫无疑问是坚实的基础,犹如一块“压舱石”。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从养老年金保险的特点,以及退休金储备的资金要求特点来看看。
首先,养老年金类保险等商业保险比较简单可操作。投保之后只要每年按时缴费,基本上就不需要做什么的,资金打理这样让人操心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保险公司去完成。
再者,养老年金类保险的回报特别明确,只要确定自己希望在退休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到多少养老金作为补充,就可以让保险公司帮助计算出个人需要购买的额度和缴费时间,到了约定时间就可以开始按月领钱了。而其他理财品种,很难比较精确地预测出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以后的收益情况,无法给予肯定和确切的回答,很难由个人来控制。当然,由于回报相对固定可计划,保险的收益率水平相对就低一些。
第三,作为养老资金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这与一般资金投资追求收益较大化的原则有所区别,这也是稳健理财型的商业保险辅助养老的一个优势所在。
第四,保险还可以强制个人储蓄。青壮年时期有很多的花钱渠道,如果不强迫自己为了将来养老而预先做点准备,那么钱花了也就花了。长期保险恰恰有一个强制储蓄的特点,必须按时定量交保费。这一特点对于平常消费倾向明显,储蓄率低、投资习惯较差的人群而言,特别有一种“他律”的效果,更稳当,更有效力。而且,越早规划,由于年纪越轻,养老险的费率也越低。
第五,养老储备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计划,通过复利滚存计算收益的保险,也是储备时间越久,效果越佳,“复利的魔力”恰好可以通过养老年金这类长期商业保险得到明显的体现。
第六,终身领取型的养老保险能够让人活得越久,领得越多,可以部分解决退休后“活得太久”带来的经济压力,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理财工具都无法实现的。
◎商业年金险助力养老
在准备将商业保险作为将来养老资金来源之一后,当然就是挑选合适自己的产品了。在低利率时代购买养老(年金)险这样一种长期储蓄险种,我们建议还是选择有分红功能的年金产品为佳,除了享受这类产品本身内含的固定收益率部分的利益,一旦将来市场利率上升后,投保者还能够通过分红收益,抵消一定的通胀影响。当然,通过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而获得的养老金,只是全部养老规划的重要一环,别忘了我们还有其它工具可以用于养老储备。
为此,在选择保险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目前的收入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日常开销、未来生活预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专家建议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补充养老金,占未来所有养老费用的3成为宜,以便为自己预约高品质的未来。